足迹
大明英华全集观看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九十七章 臭味相投(第2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她遂摆出一副甘愿为王前驱的模样,殷切道:“我都听嬢嬢的。对了,今日那个阿珍,原是我姆妈徽州乡人介绍到松江织工的,我有不穿的衣裙,也会给她,她对我素来感激。因她刺绣底子也了得,这一回二叔陪嫁裁缝铺子给大姐,就把她也分过去。今日她看着不大好,回头我去问问她。”

沉氏赞同道:“你真是个好心肠的孩子。若阿珍有什么苦楚,也说与我知。”

“大奶奶,前头几户,都是吾家一直收茧子的蚕农,奶奶可要去看看。”

轿子外,沉氏的贴身丫鬟翠榴,婉声禀报。

沉氏掀开轿帘道:“达芬陪我去,翠榴,你跟着轿子,送三小姐回韩府。”

翠榴和另一个叫“达芬”

的丫鬟,喏喏应声。

韩希盈好奇道:“听闻蚕房味道特别冲,大奶奶叫个管事的婆子去看就好,怎地要亲自去。”

沉氏摇头:“你二叔是做棉布买卖的,眼里自然只有棉花。可你大姐那样整日钻在绣绷里的,一刻离不得丝线,也不晓得今年三县的蚕事,十分反常么?”

“蚕事反常?”

韩府,韩希孟的闺阁中,晚归的郑海珠匆匆吃了一碗馄饨后,听大小姐说起这桩时闻。

韩希孟正在灯下展开那幅快要送出去的刺绣长卷,边看边道:“你去了月港,我少了得力帮手,更是整日钻在此件绣品上,就像山中隐士不知外间风云。今日陪婶婶去礼佛,在寺里见到缪阿太,她说最近许多蚕户家中,蚕上簇后,不吐丝。”

上簇,是养蚕中的重要环节。

蚕龄成熟后,蚕户会用稻草、麦杆等材料折成隔断,让熟蚕在里头吐丝结茧,这便是“上簇”

养蚕业兴旺的苏松杭嘉湖地区,四、五、六月多雨,往往是一年中最潮湿的季节。蚕吐丝时,虽然怕光喜阴,但若簇具霉,肯定也不行。所以蚕户们会在放置簇具的层层竹匾下,升个小小的炭盆烤火,令簇具本身保持相对干燥。

蚕室内的这种竹匾被称为“箔”

,阴雨天烤火的行为,就叫“灸箔”

郑海珠遂向韩希孟问道:“是否灸箔不当,出了炭气,将蚕熏僵了?”

韩希孟摇头:“出事的蚕户有二三十家,他们都是几代养蚕,怎会如此不小心?就算儿孙里有玩忽职守吊儿郎当的,也不至于家家这般吧?”

郑海珠又问:“那,会不会是桑叶出了问题?”

韩希盈见沉氏面露不悦,越起了劲,从片刻前那只鸟鸟婷婷的小孔雀,变成了一只叽喳告密的老乌鸦。

“大奶奶,自从知晓奶奶的先祖乃抗倭英雄,我越担心,我姐姐那般沉迷于倭人的绣样子,嫁给顾二哥后也不知收敛,会冒犯奶奶。我便趁着那带来倭画的郑丫头南下当差时,欲规劝我姐。不曾想姐姐勃然大怒,将十来个绣绷扔在我面前,斥我是井底之蛙,不辨美丑。我当时虽气急,但还是看清了几个,有那好像烟囱一般的怪山,有额上插着木梳的女子,最可怖的是还有各种猫儿,就与今日在裁缝铺看到阿珍她们绣的一样。”

沉氏蹙眉听着,插一嘴道:“苏绣里不也有许多猫儿?”

韩希盈神色夸诞道:“哪里是那种可人疼的苏绣猫儿!我大姐绣的猫,头是猫头,身子却是烟蔽雾障、手持幽火的人身,与妖精鬼怪浑无二致。”

韩希盈此时,颠倒黑白毫无滞顿。

其实大姐韩希孟当时,既没有“扔”

,也没有“斥”

,而是心平气和地告诉妹妹,倭国浮世绘画师笔下的猫,有几分力乱怪神的模样,就好比我们汉人的山海经里,鸟兽鱼虫也会长出人头、人手、人腿,且有神灵与妖魔的法力。

一国子民所喜的风俗而已,不必惊恐。

但韩希盈通身被混淆了灼灼正气的妒忌之火燃烧,丝毫不认为自己在捏造什么。

她只是不断地试图升级自己耸人听闻的言论,以期加剧沉氏的重视。

沉氏素来慈蔼盈盈的双眸,果然逐渐失了那份平宁静气。

她忧心忡忡道:“阿盈,你大姐,好好的一个闺秀,怎地琢磨上这些鬼气森森的绣样子,可是中了她屋里人的蛊惑?”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