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中毒壹(第2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和“传信”
证明身份。
符牌乃是身份证明,但也只限官吏僧侣才有,寻常百姓只有户籍登记。传信便是介绍信,由持者所在的乡里书写,记录持有者姓名、居地、身份、出门事由等。这一制度最早便是商鞅变法所推出的“验”
和“传”
,商鞅还因此留下了作法自毙的典故。
宋时官员有“鱼袋”
、僧侣有度牒,寻常百姓出门,全靠“凭由”
证明身份。“凭由”
便是宋朝使用的传信,相当于汉唐之“过所”
、明之“路引”
。
出门在外,入城住店时都需查看“凭由”
,验明身份,登记在册,官府会定期查验。
法虽如此,遵从者却是寥寥。客栈大多也是敷衍了事,只有入城或是被巡视官兵抓到,才会仔细查对。
江湖中人出来行走,所带的“凭由”
,十个倒有十二个是假的,那大汉自然也不例外,萧平安更是什么也没有的黑户。那店家也不是傻子,自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那大汉到了屋里,也不管萧平安,倒头就睡。
萧平安不明所以,为什么白无常老爷不带自己去地府,反到客栈来了,他也不敢问,就坐在床边等着。
直到日上三竿,那汉子睁眼醒来,看萧平安坐在身前,直勾勾看着自己,倒吓了一跳,劈头打了一巴掌,道:“你不去睡觉,在这里吓爷爷!”
萧平安一脸茫然,那大汉才知道这孩子实在太过胆小,没他的话竟然什么也不敢干,硬生生坐了一夜,更觉这孩子傻的有趣,道:“既然不睡,就跟我出去先吃点东西,奶奶的,怎生如此的饿了。”
那客栈就有酒饭,那大汉直上二楼,叫了一桌酒食,放口大嚼,那时的饭馆,一楼多是散客,二楼都是包桌。
萧平安畏畏缩缩不敢上前,他生平从未在饭馆吃过饭,见那大汉据案大嚼,满桌的鸡鸭鱼肉,他肚里直觉有一万多只手在挠,看了看那大汉。
大汉瞪了他一眼道:“还不过来吃,要老子请你么?”
萧平安这才敢过来,他也不懂规矩,双脚蹲在长凳上,满桌的菜,也不敢动整鸡大鱼,见面前有盘炖肉,颤巍巍伸出手去抓,手伸到一半,啪的一声,却是大汉用筷子打了他手一下,皱眉道:“用筷子。”
浑不管自己手抓了一根鸡腿,正咬的满嘴是油。
中华饮食博大精深,餐具也是种类丰富。中原八千年前有勺、四千年前有叉,最晚三千年前就有了筷子。
只是筷子在先秦时代称为“梜”
,汉时称“箸”
,明代才开始称“筷”
。先是明代江南水乡的船家忌讳“住”
,反其道而用之,将“箸”
唤作“快”
,才逐渐流传开来。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