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宣和遗事故事梗概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56章 失路英雄徒奈何六(第1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高世宣带着一营轻骑赶到平夏城,稍事休息后当即赶往灵平砦,准备从灵平砦出查探西贼虚实。

平夏城大战后,宋军为了巩固平夏城,继续修筑了灵平砦等一系列堡垒,依靠这些堡垒,宋军控制了从没烟峡天都山以南,葫芦河川西南岸的平夏城为核心,顶部由平夏城到后石门幅度约二十里,底部由古高平到偏江幅度约五十里,南北纵深约四十里的梯形控制区。在这一区域中,荡羌砦与通峡寨,牢牢控制住了西夏由天都山南下葫芦胡河河谷的必经之路前后没烟峡。

不光如此,葫芦河川西南岸的数万顷良田都被宋军占领,可以为驻扎在此地的宋军提供粮食和战马草料。用章楶的话说就是这一堡垒体系与平夏城、灵平寨为表里,足以分据要害,制夏贼之死命!

从李元昊时代开始的西贼可以大摇大摆直抵渭州、镇戎军,威慑长安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西贼要是想再次南下,就得把从灵平砦到平夏城这数十个堡垒全部啃下来再说。

当然,这个防御体系并非十全十美的,一来是葫芦河川北岸的数万顷良田依然在西贼手中,西贼取得此地的粮食,就是南下的口粮,这是宋军万万不能接受的。

第二就是西夏军队凭借骑兵优势成功渗透到了宋军后方地域。虽然宋军配置了充足的预备队,未使其酿成大祸但防线不全的问题在平夏城完工之后依然对北宋对拓边行动的经营造成巨大阻碍,夏人铁骑在平夏城附近虎视眈眈,伺机抄掠,导致宋军占据的葫芦河河谷数万顷良田不能得到开利用。

这样一来,前线宋军的粮食补给就要完全仰赖后方的支援,不仅导致新占地区的经营成本大举上升;暴露的粮道一旦为夏人所乘,则平夏城与泾原后方的联系将被完全切断,缺乏后勤支援的前线宋军持久坚持能力会大打折扣,并直接动摇宋军的拓边成果。

故而此次种师中领兵前来,就是要消除西贼对于葫芦河川南岸的威胁。巩固消化宋军已经获取的土地。种师中认为在平夏城一线完成修建之后,为了巩固已有成果,补全防线漏洞,必须将防御圈向平夏城以西的没烟前后峡进一步拓展,以掩护平夏城的侧翼,抵挡西夏从天都山方向起的进攻。在完成葫芦河河谷屯田开,彻底消化已有成果的基础上,继续向天都山方向起拓边。

种师中的目的是将整个葫芦河川这片肥美的良田都纳入宋军会麾下,为宋军日后的行动积攒军粮。

高世宣领兵来到灵平砦后,休整一夜就率领本部进抵葫芦河,察看水势和各处渡口,令他没想到的事情生了,沿葫芦河的各处路口都有西贼把手,仁多保忠、仁多洗忠的帅旗和认旗都在此处飘扬。高世宣大为惊讶,以为是宋军内部出了奸细,立刻飞马告知种师中。

种师中此刻正在刘仲武的陪同下察看泾原路的马军。比起西贼和契丹的马军,大宋的马军一向很弱,原因嘛,也是多方面的,除了最重要的战马问题外,马军数量少且分散,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而且宋军马军的训练也有很大的问题。

之前宋军马军的训练,遵循六个方面,即所谓六事。六事者,一曰顺骔直射,二曰背射,三曰盘马射,四曰射亲,五曰野战,六曰轮弄。宋军马军注重骑射,但是随着国家承平日久,武备废弛,大宋骑兵驰走挽弓不过五、六斗,每教射,皆望空箭,马前一、二十步即已堕地。

而且马军训练与实战脱节,狄青就曾经上书讨论过此事:今之试武艺弓弩,惟务斗力多而不求所射疏密,其左右斫骔、腰射、脑射、一绰筈子放数箭之类,乃是军中之戏;又马枪止试左右盘弄,而不较所刺中否,皆非实艺。而使臣军员缘此例得拔用,故诸军亦循守常法而无所更,以此临阵对寇,罕能取胜。

宋朝骑兵的主要兵器是弓箭和枪刀,并且使用弓箭者占了绝大多数。诸处马军,毎一都枪手、旗头共十三人,其八十余人并系弓箭手,在训练中也是马军一分习枪、刀,余习弓。也就是说,百分之八十以上的骑兵都是使用弓箭。因而,在骑兵的训练中,也往往依据骑兵射箭的武技作为评判和选拔骑兵的标准,但是这些骑兵弓箭手并不兼习其它兵器,在短兵相接时往往束手被害。

说白了,骑射本就是少数民族的专长,宋军就算是刻苦训练,尚且不能与之抗衡,还不要说在马匹、训练都不如人的情况下,和少数民族的骑兵拼骑射,纯纯脑子有坑。

故而从种谔开始,陕西宋军已经开始改变战法了,白梃兵就是最重要的成果。所谓白梃兵,并非使用木棒作为兵器,而是使用双钩枪、单钩枪和环子枪等长兵马上近战,至于骑射,反而是次要的,白梃兵在马上主要使用弩而非弓箭。

白梃兵的战法是,专习铁骑,摧锋破敌之艺,习全副执带,出入短椿神臂弓,长柄膊刀,马射穿甲,施用棍棒,每战当先破贼。

说白了就是利用宋军在甲胄上的优势,与少数民族的轻骑近战,这样才能以己之长,克敌之短。这些白梃兵不但有着宋军中最好的熙河青唐战马,装备也是最为精良的。

除了长枪、刀和神臂弩外,白梃兵还装备旁牌,旁牌为正圆形,固定在骑兵的左臂上,既不影响射击格斗,又可以左臂击之,以扞飞矢。宋军还针对骑兵马上作战的特点开了专门的骑兵甲胄和马甲。

骑兵的甲胄以短小坚固为特点,相对短小简便的盔甲便于骑兵在骑射运动中击杀格斗。具体有四点不同之处:先,骑兵盔甲腰圈长度为四吊,这是因为步兵以直身起立为多,而骑兵在马上需要经常蹲坐低控,若与步兵相同,则上柱两腋而不容低昂,下擦双胯而不堪转动,不便于行动;

其次,骑兵盔甲左掩,这是因为步兵只需要步行,而骑兵需要缓急上马,右掩则搐定左足而跨蹬不及,左掩便于骑兵上下马。再次,骑兵盔甲的甲裙要比步兵短,只需过膝三寸。这是由于骑兵需要在马上曲膝蹲坐,过长就不免羁绊。最后,骑兵的吊腿可以与盔甲分开。在骑兵遇敌时可以挂上吊腿,而用避矢石,战斗结束后则解入搭袋,而免被牵制。由此可以看,骑兵的盔甲比步兵更加短小简便,便于骑兵运动和骑射。

同时为白梃兵的战马配置马甲,以防箭矢。宋朝骑兵战马的马甲分为面帘、搭后、鸡项、荡胸、马身甲等部分,都属皮甲,既保障有一定的防护力,又比铁甲更加轻便。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