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大明1(第1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
大明王朝开国之君是洪武皇帝,现在的皇帝是弘治,一百五十年间,曾经的皇帝有建文、永乐、宣德、正统、景泰、顺、成化等六位皇帝。每位帝王,都有着属于他的历史,有得让人由衷的敬佩,有的让人深深思考。。。。。。
【开国的老朱】
大明的开国皇帝老朱一定是个心细的人!
上至皇亲国戚,中间百官群臣,下到黎民百姓,所有人的服装配饰他都制定得规规矩矩,如有违禁,严惩不贷。
这仅仅是国朝最普通的例子,至于其他规定得更细。比如你爹是干啥的,你也接着干啥,你儿子也一样。这也许就是户籍吧,按说我是不能做锦衣卫的,因为我家报的是医户,世代只能以此为生。只是有了张公公,一切都变得简单了。
据祖父说,老朱是个贫农的儿子,而且当过和尚,一个被逼外出讨饭的和尚,只不过人家一路迹,竟然成了大明的皇帝。
每个人来到世间,其实都有机会迹,只不过是你能不能把握住!祖父总说项羽和刘邦的故事,项羽是楚国贵族之后,号称西楚霸王,势力远远大于市井无赖刘邦。而项羽本来有机会统一下,可他骄傲自满,盲目自大,视诸侯为粪土,结果,被屡败屡战的刘邦打败,最终在乌江自刎。
每每这个时候,祖父目光里多是惋惜,甚至有盈盈泪光。
英雄本来不问出身!祖父低声讲述老朱的时候,我的脑海里能浮现出一个十七八岁的小和尚,正如现在的我一样的年龄,走出了寺庙,漫无目标走在饥馑的土上。我猜不出他的脑袋里想着什么,但命运眷顾了他,从滁州崛起,到自立门户,依靠着定远帮一点点做大做强。占据金陵,击败了陈友谅和张士城,称了明主。
下形势豁然开朗!
北伐是需要勇气的!国朝以前,北伐没有成功的!从战国时代的楚怀王攻打秦国开始,到三国诸葛亮、东晋祖逖、刘裕、南宋岳飞等等,从来南边的国家都没有打败过北方的国家,从来都是北方的国家吞并南边的国家。蒙古铁骑曾经是一个凶悍的称谓,横扫下,攻灭金国,灭种西夏,扫平南宋,可汗马鞭所指,皆是蒙古土。短短一百年间,它便变得不可理喻,据说最大的原因,就是蒙古的贵族们不会种,要把全下的土都变成牧场。试想想,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浩瀚蓝下,骏马奔驰在辽阔的草原上。老百姓吃啥呀?听说十家才有一把菜刀,汉人连名字都没有,老朱都叫朱重八!老百姓没有活路,只能造反,蒙古贵族们生生把锦绣中华弄得狼烟四起。
老朱赢了,生的军事才能,他稳定南方之后,派出徐达北伐,势如破竹,在一个傍晚,元朝皇帝从北平开了一个侧门逃跑了!
日月重开大宋!大明王朝开始了自己的统治!
老朱是爱惜老百姓的,他常在朝堂上说“树不可摇根”
,只有真心体会到民间疾苦的人才会自内心去爱护百姓。老朱的年代,老百姓是幸福的。
而老朱最让人谩骂的事情,是他杀戮功臣!
当年老朱父亲过世,没有土可以安葬,祈求于刘大主,刘大主拒绝了这个为自己种田佃户的请求,“我家的土是长庄稼的,不是埋死人的!”
他当时真的不知道跪在上苦苦哀求的少年有朝一日会成为下所有土的主人!
而刘大主的堂兄过意不去,给了老朱一小块土,安葬老朱父亲。他也许是一时仁心仁义,却换来了老朱家世代的报答。
若干年后,袍加身的老朱回到了凤阳老家,直接封自己的恩人为侯,而且世袭罔替;那刘大主早吓得逃走,却因为盘查太严,无处可逃,只得硬着头皮来见老朱,心里也做好了砍头的准备。老朱没有杀他,说彼一时此一时,相反赏赐他很多东西,足足可以装满埋葬一个人的方。刘大主长叹一声,一面感叹皇恩浩荡,一面后悔自己有眼无珠。老朱是为了显示帝王胸怀,随即为父亲起陵。凤阳号为中都,甚至想过迁都于此。老朱是苦孩子出身,人生富贵至极,不能不还乡。没有人敢劝说,因为当初西楚霸王灭了暴秦,不在长安定都,却回到彭城。有见识的人说那里没有王者之气,但霸王听不进劝说,而且霸王还说不在彭城定都,犹如穿着华贵的衣服晚上走路,言外之意没有人看见,就显摆不了。劝说的人叹了口气,说楚人如猴沐冠!结果,被楚霸王烹炸。
老朱那时意气风,甚至有些一意孤行,而且脾气暴躁,没有大臣敢说话,更重要的是,老朱的功臣大多是那里人,衣锦还乡是他们人生成功的标志。但凤阳确实不适合做国都,关键时,还是浙江人刘伯温劝谏了老朱,这位在我们民间传得神乎其神的人,有着通晓鬼神的功夫,“凤阳虽帝乡,不宜建都!”
短短九个字,老朱沉默了。凤阳城小,土贫瘠,确实不适合做这个庞大王朝的国都。更主要的是,下已经是大明的下,臣民已是大明的臣民,照顾了凤阳,就是照顾了淮西帮的功臣们,就会亏待别处。一碗水端平,是老朱常和臣子们说的话,那时,老朱不再是那个和大家一团和气,推心置腹的朱重八,而是对于跟随他多年的功臣们,开始心存芥蒂的明太祖。
【杀人的老朱】
出身于低贱的老朱,对于自己得到的一切,相信别人也会得到。
当他高高在上,俯视万民的时候,其实他是惴惴不安的。每个人都可以当皇帝,虽然今自己做了皇帝,但不敢保证下面的人,不想做皇帝。记得自己曾经问过大臣们,愿意做皇帝吗?一个叫李通的老乡,毫不隐晦说愿意,因为有权有势呀!老朱虽然笑着,心里充满了戒心,最终找个理由处死了李通。
这种疑心病是不能去根的,老朱杀功臣杀得性起,空印案、胡惟庸案、蓝玉案……找个借口就可以杀人,几万几万人去死。当洪武二十四年来到的时候,满朝的大臣们已经换了好几茬。只剩下汤和、郭英、耿炳忠等等。期间太子朱标曾劝老朱不要再杀人了,老朱扔给他一根带刺的树枝,让他捡起来,朱标面有难色,老朱说,我替你把刺去掉不好吗?朱标明白老朱的意思,自己的确控制不住这些功高盖主的功臣们!但他不想这些功臣们无罪而死,壮着胆子说:“上有尧舜之君,下有尧舜之民!”
老朱大怒,扔把椅子过去,吓得朱标跑了出来。听说还跳入御河里,差点淹死,从此父子背离,虽然有贤惠的大脚马皇后从中调解,但朱标还是在几年后去世。老朱渐渐有些醒悟,大明的江山是靠功臣们打下的,虽然有些人贪污腐化,但还是有些人不该杀的。所谓我能容你的底线,就是你不要触及我的底线!
朱标死后,老朱很奇怪没有立别的儿子为太子,而是立了皇孙小小朱。也许是出于对朱标的悔意,老朱亲自教小小朱理政。曾告诫小小朱说:“我所以要你每日和群臣见面,听断和批阅各衙门报告,学习办事,要记住几个原则:一是仁,能仁才不会失于疏暴;一是明,能明才不会惑于奸佞;一是勤,只有勤勤恳恳,才不会溺于安逸;一是断,有决断,便不致牵于文法。我从作皇帝以来,从没偷过懒,一切事务,惟恐处理得有毫不当,有负上付托。不亮就起床,到半夜才得安息,这是你看见的。你能够学我,照著办,才能保得住下。”
老朱太过于自信,他自信是他确实有能力,而他自信过了头,便是子孙后代们倒霉的开始!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