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我在北大学考古类似文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016章 且字属象形(第2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还提到两个曰本学者、林泰辅、内藤湖南。

尤其是后者,内藤湖南不是湖南人,他是曰本有名的汉学家。

高铭之所以提到内藤湖南,主要是王国维的《先公先王考》是在对方撰写的《王亥》基础上写的。

说到曰本,苏亦忍不住就想到生*崇拜。

实际上,不仅曰本有,中国古人也有。

比如刚才高铭教授给出的甲骨文拓片最后的两字“祖乙”

,其中“祖”

字就很有讲究。

甲骨文就是以“且”

为“祖”

,而“且”

字造字本义,说法就玄妙了。

其中一个说法就是男性生*器之象形。

这个说法是有考究的。

不是人云亦云,比如清代的大学者阮元,就曾经在自己的书中考释说,“且,字属象形。”

然而,他就是不说象什么形。

阮元啥人?

乾隆嘉庆道光三朝元老,死后谥号“文达”

,跟大名鼎鼎的纪晓岚一个谥号,这样的聪明人,会不知道“且”

字像啥吗?

肯定知道啊。

但人家就是故意不说。

让你猜。

然后后人就真的猜了。

好在王国维没有那么无聊。

他写的先公先王考,考释出“祖乙”

两字,主要就是为了指出司马迁的错误:

祖乙是中丁的儿子,而非河亶甲的儿子。

因为《史记》中记载:河亶甲崩,子帝祖乙立。

这里面的逻辑关系,熟读《史记》以及《先公先王考》的人,自然会知道。

苏亦无须赘述。

也没有人给他赘述的机会。

前世,在云大读研的时候,专业的老师就曾经让他背诵《中国历史年代简表》,当时,他被第一个抽中,不愿意背,然后就提出靠后背诵,结果这位老师同意了。

然而,考核的时候却不给他及格。

因为这门成绩,让他当年的奖学金泡汤。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