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我在北大学考古类似文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78章 故宫博物院院刊正式复刊了(第2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苏亦笑着说道。

他说完,黎新叶瞪圆了眼睛,“真的假的?”

“假的!”

苏亦就是说笑。

吉大考古教研室的李木庚书记,邀请他去当老师,完全就是一时兴起,说说而已,当不得真,他拿着这话就是跟黎新叶逗乐。

对于苏亦来说,未来毕业,能够留校北大,是最佳选择,不能留校,去考古所也不错,起码可以长年奔走在一线考古现场。

如果这两个单位都不能去,那么他也会倾向中大而不是吉大。

没法子,从个人情感来说,吉大确实不是他理想的归属地。

他不适应东北的气候,对于他一个常年生活在广州的靓仔来说,长春太冷。

bJ也冷,但这里有北大,有这么多他熟知的师长。

他不愿意去吉大教书,不代表他讨厌吉大,也不代表吉大就差。

在国内高校的考古学科建设之中,吉大仅次于北大,尤其是在古文字教学方面,吊打北大,不然,这一次古文字成立大会也不会是吉大承办。

苏亦在吉大文科楼给他们考古专业的学生做演讲的时候,也在使劲夸奖吉大的好。

从新会讲到梁任公再讲到梁思永先生,再说到昂昂溪遗址,又接着说东北考古,然后延伸出边疆考古的概念。

进而提及“满蒙藏回鲜之学”

,很顺利过渡到爱国情怀的阐述,引出“宅兹中国”

的演讲。

这一次演讲跟之前北大历史系开学见面会上的演讲都差不多。

没啥新意。

然而,演讲就是这样。

就是不断地重复自己的观点,然后在重复之中不断完善,最终,演化成为自己的学术观点,进而开始出版学术专着。

这个过程需要持续很长的一段时间。

每一个学者,在输出学识的时候,大部分的时候都是重复机械。

这也是为什么网上流传大学者演讲的时候,会有大量雷同内容的原因之一。

虽然演讲的场合跟听众不一样,但讲的东西都是一样的。

无非是北大的时候讲述北大的历史夸奖北大的好,到吉大的时候讲述吉大的历史夸奖吉大的好,本质都是一样的。

就算这样,他的演讲,依旧获得吉大同学生的喜欢。

因为这种励志演讲,本质上就是鸡汤。

再加上,他本人奇特的经历,使得他的演讲更加具有说服力。

这些原因,黎新叶自然弄不明白。但,在她看来,苏亦的学识是无容置疑的,获得吉大学生的喜爱也是理所应当的事情。

因此,叶子同学跟他聊天的时候,眼神之中还带着小崇拜,完美地满足了苏亦的小虚荣。

玩笑过后,苏亦才继续问正事,“学生会的人找我有什么事情吗?”

黎新叶解释,“挺多的,好像是社团负责人茶话会以及元旦晚会表演的事情,好像他们希望你能登台表演。”

“啥玩意?”

苏亦满是懵圈,“我啥都不会,登台表演个啥?”

黎新叶笑,“你在北大可出名了,能写会唱,他们不找你找谁啊,估计这事你赖不掉了。”

苏亦确实赖不掉了。

北大社团部负责人茶话会,之前学生会袁主席早就跟苏亦提过,不过之前他忙于故宫实习的事情,一直抽不出时间,这事也一推再推,没想到学生会这边还打算让他出席,这事估计赖不掉。

至于表演的事情,也没法赖掉。

等第二天,学生会袁主席找上门来,说明来意,苏亦正准备婉拒的时候,对方直接说,“小师兄,这事是校长点名的,他听说你在音乐方面很有天赋,特意让你参与元旦晚会表演,说这是恢复高考后的第一个元旦,也是改革开放以来第一个元旦晚会,学校很重视,这事你们历史系的邓广铭先生也是同意的。小师兄,这事你可不能推脱。”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