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君子无所不用其极(第1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康诰曰:克明德。太甲曰:顾諟天之明命。帝典曰:克明峻德。皆自明也。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诰曰:作新民。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康诰曰,克明德。这里面所提到的康诰、太甲、帝典,这三篇典籍都来自于《尚书》。《尚书》是一部中国上古历史文件的汇编,所谓的“尚书”
,是指上古之书,集结了古代的圣人们所留下来的经典教诲,在春秋时代由儒家创始人孔子,在当时所能够搜集到的上古历史文件中编选而成,最后定为《尚书》。
《尚书》在流传的过程中遭遇了非常多的磨难,有很多的文章都失佚了。现在我们看到的《尚书》是西汉之后重新掘出来的版本,叫今文尚书。康诰、太甲以及尧典都是在尧舜禹时代,也就是中国文明的源、创始时代,那个时候圣人们所留下来的经典的教诲,这些经典的教诲是怎么说的?
康诰曰,克明德。克是能够之意,它还代表着尽自己的最大能力,尽自己的一切努力,专心致志于这样的一个含义在里面。明德就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的明德。所以说儒家的大学之道,它其实是对尧舜禹这种上古圣贤智慧的一脉相承。克明德,即能够明见并显自性本心的光明性德,能够明心见性,能够了悟自己生命的真相,获得生命本有的智慧,让我们生命中本自具足的光明性德让它显出来,化为智慧的妙用,化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智慧。
太甲曰,顾諟天之明命。顾,是念念不忘的意思。比如我们说的照顾,顾,其实就是目光一直盯着,就是眼睛一直盯着看之意。一直盯在什么上面呢?顾諟,这个“諟”
就是“这”
,就是“当下”
,就是自己的生命中的当下具足的、本自具足的。本自具足的什么呢?天之明命。天之明命,就是天赋之性。天之明命,天,古人常将“道”
以“天”
来进行指代。“天”
,即是指大道,同时它也是指自然之道。所谓的自然之道就是生命中本自具足的,而不是外来的东西,是天然的,是本有的。明命。“命”
,上天之德、大道之德在人生命中的体现,就称为“命”
。而这个“命”
在人的生命中有怎样的显现呢?如果说你这辈子达不到对天地大道以及自身生命真相的了悟,无法使自心的明德挥出来。那么这样的一个命是什么命呢?就不是天之明命了,而是一个无明之命,也就是迷惑,也就是无明。“顾諟天之明命”
,就是说时时刻刻念念不忘地专注于生命中本自具足的自性明德。所以说这里说的仍然“明明德”
。
帝典曰,克明峻德。帝典也被称为尧典,是对尧那个时代尧帝这位圣贤教诲的记录。帝典中说,克明峻德,克,同样是能够的意思。峻,康诰中是克明德,帝典中加了一个峻,崇山峻岭的峻,这个峻象征着自性明德的崇高、伟大和广博。克明峻德,就是能够明见并显自己生命中本有的像山岳一样广博崇高伟大的自性明德。
这三篇上古圣贤所留下来的经典教诲中都有同一个字,“明”
。而这个“明”
正是明明德之明。所以在引述了上面三句古代圣人的教诲之后,大学的作者也就是曾子来了一句总结,“皆自明也”
。也就是说这种“明”
并非来自于外在,而是每个人自修自明。
自明有两个含义,第一个是说这种明德,它是生命本自具足的,“明”
是智慧之意,即生命本有的智慧,在雪漠老师的书中称之为真心,在佛教中也被称为佛性,也被称为真如。在儒家中就被称为明德。这个明在我们的生命中,在每一个当下,卓然独立,迥然独照,一直本自光明。但是由于这种自心本具的光明,它并非是一个有形的对象,所以古代的圣人们说“百姓日用而不知”
,所有的生命,天天都在用,都在使用“明德”
的功能,都在挥着明德本性的“明”
的作用,但是却见不到这个“明”
,无法将这个“明”
更深厚、更广博、更崇高、更光明、更越的智慧显出来。所以自明的第二个含义就是将自性本心本自具足的光明性德显出来。显出来的前提是能够见到它,显和应用就是“亲民”
,现和见到就是“明明德”
,也就是明心见性,明白自己的心,见到自己生命的本性,见到自己生命的真相,见到这个自性明德的真相。
那么如何才能见到?“皆自明也”
。所以说这个“自明”
,还有一个自修、自参、自悟、自见、自明之意。也就是说我们每个人都要通过精进的修行大学之道,精进的修行圣贤之道,在我们的生命中自修自悟,通过修行去升华自己的品德,升华自己的心灵,使自己的生命从内到外都从一个“小人”
成长为“大人”
。
而要达到明心见性,就需要去做明明德的功夫。明明德的功夫即是前面我们说的“正心诚意,格物致知”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