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明代凌云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29章 大明栋梁之材(第1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孙承宗在辽东边关待了三月有余,这期间他除了与袁崇焕等一些边关将领商讨如何防御外敌外,就是带着袁崇焕和徐啸二人察看辽东边关的地形,从而来完善军事上的布署。

辽东边关这几年已被后金大军蚕食了不少地方,孙承宗深知皇上派自己过来,就是为了阻止这样的事再次生。

当然若能从后金手中抢回一部分国土更好。

于是在以后的几个月中,孙承宗和袁崇焕徐啸几人采用商讨好的策略,一点一点推进筑墙之法,帮大明从后金那边抢回来了一部分失地。

这期间后金那边虽现了明军的举动,也曾出兵进行过阻挠,企图破坏孙承宗的意图和做法,但都被孙承宗给打退了。

后金这边一时也拿孙承宗没有办法,于是后金人感慨:孙承宗是若不离开辽东,我们夺来的土地,迟早又会给失去的。

然而也就在这时,大明京城来了旨意,皇上调帝师孙承宗回京另有他用。

孙承宗要回京了,袁崇焕过来送行,孙承宗看向袁崇焕心里充满了希冀。

孙承宗觉得此次前来辽东还是有着很大的收获的,一是探索出一条边关抵御外敌的方略,这二就是现了袁崇焕这个栋梁之才。

尽管孙承宗对袁崇焕越级举报自己的上级王在晋的事有所看法,但从大义不顾亲的角度想,这似乎又是袁崇焕的过人之处。

总之,袁崇焕的越级行为最终被孙承宗认定为了最有不妥,也只是小的瑕疵而已。

对袁崇焕有此影响,再看看身边的徐啸,孙承宗突然觉得徐啸这个人或许有些才学,对兵法军事上也有所见解,但实际运用上的军事才能或许并不如袁崇焕突出。

尤其是徐啸这几个月里不时的,有意无意间所说的后金未来有可能另辟蹊径攻打大明的想法,让孙承宗和袁崇焕二人都觉得过于异想。

徐啸能说什么呢?他是一个重生穿越者,他知道改变大明历史的这一意外,可别人却想象不到,他也就无法给予解释。

在辽东处理好事务,把边关上的事交由袁崇焕代管后,孙承宗便又带着徐啸二人回到了京城。

而跟随徐啸一道去辽东的王老汉在临回京城时,主动的与徐啸提出愿留下来再守大明边关。

王老汉在辽东已生活了数年,几年前因受了伤和放心不下女儿的原因从大明军队中退了下来,这才做起了专为军队打兵器的铁匠。

然而经过一番事情后,他受的伤虽好了,但女儿却没了,现在再回到辽东,看到女儿孤怜怜的埋在这里,他不愿在东奔西走了,就想留下来陪陪女儿。

女儿虽成一块墓碑,但看到就觉心安。

还有这大明边关,总要有人守护,王老汉现在身感自己已一无所有,也就没了搅绊,没了牵挂,对身死也就更没那么看重了,于是他又主动的加入了明军。

徐啸听了王老汉的决定后,心里对王老汉充满敬意。王老汉虽是一名普通的大明兵士,但徐啸却从他的身上看到了大义凛然和民族情怀。

徐啸敬佩王老汉这样的人,于是在知道王老汉要留下来后,他特意的找孙承宗说了此事,希望通过这位帝师的面向辽东边关的大明将领打声招呼,从而对王老汉有所关照。

孙承宗虽对徐啸预判后金军队未来会另辟蹊径攻打大明京城的事不太相信,但对徐啸对王老汉的这份情意还是比较认同,也就帮此在辽东边关的将领中打了声招呼。

留下王老汉后,孙承宗和徐啸等一行人快的回到了京城。

孙承宗和徐啸二人刚回到京城就听到一个不幸的消息:皇上就要斩杀熊廷弼了。

二人到京时,熊廷弼人也已从狱中押至菜西口。

孙承宗听闻此消息后,顾不得车马劳顿,他先拿出一块令牌交于徐啸,随后又吩咐了徐啸几句后,便连忙进宫去向皇上为熊廷弼求情了。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