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大明顽帝 辛宸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6页(第1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甚至有相识的同乡好友,一出龙门相遇后,就执手相看泪眼,抱头痛哭,相约下科再会。

  最终,弘治十二年己未科,一甲三名,二甲九十五名,三甲二百零二名,总计三百人。(注3)以参考举子三千五百名计数,录取率为百中取八余。

  会试张榜,贡生第一名伦文叙,第二名王守仁,第三名&he11ip;&he11ip;唐寅。

  等待他们的,是最后殿试的决赛,决定状元花落谁家。

  作者有话说:

  出题的时候,满怀悲愤地想着今年的高考题,物理:某些鱼类通过调节体内的鱼鳔体积调节浮沉&he11ip;&he11ip;求鱼静止于水面下h深度时,鱼鳔B室内气体质量?还有语文:根据梦给匾额起名给予人的启示作文&he11ip;&he11ip;还有围棋的先手妙手俗手等等,大哭!

  因为试题得写清楚了,要不就无法体现考生的悲愤,所以引用都在标注中,大家不喜欢看这类的可以跳过不看。

  注1:试题出自《篁墩文集》卷十

  注2:这是宋代考题,出自《欧阳文忠公集》,

  注3:出自《礼记&mdot;乐记》

  注4:原文出自贾谊《论积贮疏》,题目为杜撰。

  注5:出自《山东明清进士通览&mdot;明代卷》

  求收藏一下我的预收文,进入专栏可见:《不肖帝(快穿)》、《穿书后我祸祸了七国国君自立为王》(简称祸国女王)、《救命,数理化它们成精了!》

  第三十六章

  &1dquo;第三名啊!也不错!”

  朱厚照知道这次会试成绩的时候,还特地找李东阳去请教了一下,问及这三位的成绩排名,连阅人无数的大学士李东阳也赞叹不已。

  &1dquo;若是换在任何一年大考,三人都可为魁,可惜同在一年,亦是难分高下啊!”

  朱厚照这才知道,原来在阅卷期间,考官们就为这几位的排名争吵了好几次。时年伦文叙三十一,唐寅二十九,王守仁二十七,都是俊杰之才,当用之年,无论哪一个,一旦高中,都会很快进入大明的朝廷中枢。也正因为如此,起步如何十分关键。

  各个考官都为自己看重的人据理力争,寸步不让,吵得李东阳头都大了一圈。

  若论礼论君子,王守仁的文&1dquo;说理措辞精深典雅”,&1dquo;抑扬曲折,无不在题中”,&1dquo;为论学者可以观矣”。就连李东阳、刘春、林廷玉这样的大学士,也对他的思辨理学而惊艳,可见未来的心学大家,在这次考试中的确挥出一般人的水平。

  若《论积贮疏》,谈及经济之道,唐寅的文辞优美,又不失务实之道,可见他虽然擅长书画诗赋,可毕竟出身商户之家,耳濡目染,对经济之说见解独到,也令诸位考官耳目一。

  这届考生享受了有史以来最舒服的考试环境和考场服务,也遇到了前所未见的难题,可照样有人脱颖而出,艳惊四座。

  就像后世有人说,有的人考1oo分,是因为只能考1oo分,而有的人考1oo分,是因为卷面满分只有1oo分。

  以往八股开题套路化的考试中,举子们只要熟读经文,多背些程文策论,考试时只要对上考官的口味,也能有机会得个好成绩。

  而这次六部联合出题,又被周经开了个&1dquo;好头”,就各显其能,按照本部的要求和时务出题,将一众尚未踏入官场就被考题考得欲生欲死的考生折磨得不轻。

  可再难的题,同样有人能拿高分。

  伦文叙的礼学和理学都不如王守仁,官场之道更是知之甚少,论辞藻华丽文采惊艳也比不上唐寅,可他的文章,虽然文辞通俗易懂,平实无华,可用典精当,意境深远,并不亚于两者。

  更重要的是,他出身底层,从未上过私塾,自幼务农卖菜,仍能勤学好问,靠天分赢得读书的机会,有&1dquo;神童”、&1dquo;鬼才”之称。因此在论及经略草原和经济之道,思路奇诡不说,还精于算计,谋于老道,较之王守仁和唐寅,更为切近时务。

  最终十几个考官轮番辩论后,方才议定了眼下这个会试名次,至于最后谁能成为状元,还要看殿试的结果。

  毕竟,殿试是由皇帝亲自出题,状元也得皇帝钦点,他们三人谁能得弘治帝的青睐,那才是最后的赢家。

  好吧,朱厚照算明白了这些考官的意思,敢情是他们也分不出高下,只不过因为王守仁&1dquo;沾”了父亲的光,同为翰林院出身的几位考官为了避嫌没投票给他,最后得出这样的结果,又把皮球推到了弘治帝的手里。

  反正大家只要过了会试,就是天子门生,殿试由皇帝出题,最后也只是进行排名,并不会再进行拙落人员,顶多排名靠后的就是一个进士和同进士的区别。

  可三甲之争,想来都是最激烈也最多人关注的。

  尤其是状元,三年才有这么一个,全国第一,几千年也就出了那么几百个状元,有第一在的时候,谁会去看第二第三呢?

  朱厚照小小的面孔上,难得挂上了几分严肃,看得李东阳也忍俊不住。

  &1dquo;殿下,无论他们三人谁为状元,都是可用之才。殿下只需量才使用便可,无需挂心其他。”

  &1dquo;是。”朱厚照在心里叹口气,理论上是这样没错,他也知道,可李东阳并不知道,从他重生回这个时代的那一天开始,这个世界已经踏上了与原本历史世界平行的道路,随着这一点点的改变,历史的车轮终于沉重而缓慢地转向。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