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董卓立刘协为帝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014 目的达成(第2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赵谦与赵温听到皇帝说及自己祖父赵戒当年都尉往事,并说将来会给自己祖父正名,不禁两眼流泪,伏身跪拜。

“陛下睿鉴,家祖当年离世前还对此事耿耿于怀,说是当初还不如与太尉李固一同赴死,但是又想到汉室安危,最终选择了卧薪尝胆,只可惜天不假人,家祖不久便被免职,只能返回蜀中老家。臣代家祖拜谢陛下正名。”

事关祖父的清誉,赵谦不得不应承皇帝抛来的橄榄枝,“陛下明见万里,令老臣钦佩,我赵氏上下必为陛下走牛马!”

刘协终于等到了自己好要的答案,一旁的王斌也不禁笑了起来。

“赵公,赵侍中请起!”

刘协走上前去,虚扶赵谦二人,旁边的王斌则走上前去扶起了赵谦。

“有赵公这话,朕安矣!”

不知不觉间,刘协换了自称。

“臣惭愧!”

赵谦低头说道。

“时间已晚,朕也该回去了!若是真被现了,又得费一番口舌。”

刘协见目的达成,也不久留,便提出了告辞。

堂内一阵沉默。

刘协喝着略带有苦涩的茶水,静静等待着赵谦的回应。

他今日之所以冒险出宫来,其目的就是要弄清楚赵谦的态度,也必须拿到赵谦手里的那支叟兵。

这支叟兵人数虽然不多,但是这么多年来跟随赵谦征黄巾,讨白波,其战斗力绝不能小觑。

当年黄巾之乱时,赵谦响应灵帝诏令,从老家蜀中募得数千人东州兵先是参与到了益州平乱黄巾军,随后又被朝廷调至豫州任汝南太守进行平乱黄巾,再后来董卓掌权,又命赵谦北上河东征讨郭太的白波军,可以说赵谦手里的这支军队是他们兄弟二人在朝廷安身立命的根本。

从他们手里拿走叟兵的指挥权,难度颇高,没有相应的回报恐怕顺利达到目的。

不过就此时的刘协而言,反而不怕赵谦他们提出条件,就怕他们没有这方面的想法。

因此刘协必须要让赵谦兄弟二人面对接下来的朝廷局势,要让他们意识到没有皇帝的大义作为依靠,他们是无法面对此时在朝堂上气势正盛的王允。

“唉。。。。。。”

,赵谦的一声叹息打破了大堂内安静的气氛。

“陛下今日来意,臣已经知晓!但如今我赵氏势微,只有我兄弟二人在朝为官,担任的也是些无关紧要的虚职罢了,也不值得王司徒针对。”

赵谦没有直面若是王允针对赵氏该如何应对的问题,而是认为赵氏一族也没有什么价值让王允惦记。

只要他赵氏不漏头,不反对,那么也就不会直面王允的攻击与针对。

“难道赵公真的会这样认为吗?”

刘协盯着赵谦问道,“就仅仅是赵公手里那几千叟兵,就早已被王司徒给盯上了!他怎么会允许长安城,乃至整个三辅会有别的军队出现,他肯定会将所有的军队以朝廷的名义掌控在自己手里。”

赵谦默然。

他知道王子师不会眼睁睁看着有一支不在自己掌控之中的军事力量存在与长安城附近,但他也更知道皇帝之所深夜暗中来到赵府的原因也是这数千的叟兵。

“臣斗胆问陛下为何要这样做?王子师虽然与臣之间有些嫌隙,但其对陛下先有爱护之义,后有诛董之忠,今虽行事霸道,但终究是为了朝廷,陛下何故会如此针对王公呢?”

赵谦始终没有看明白皇帝会这样对待王允,甚至在宣室殿大庭广众之下起了争执,难道不怕朝廷诸臣寒心吗?

刘协听到赵谦的询问,神情一顿,他也明白了赵谦的顾虑。

“王司徒自我即位之后,便对我照料有加,多有爱护,我亦铭记在心。若是在天下太平之时,封侯拜相也是易事,只可惜如今国事弊败,外患未除,此时朝廷应谨慎行事,岂可仅凭个人善恶而决事?”

刘协喝了口茶,接着又说道:“昨日我问王司徒,当如何处置董卓余孽牛辅、董越等人,他答曰当究其罪处其刑,斩示众。我当时反驳说道牛、董手下如今还有数万凉州劲卒,若是这些人纠结在一起,一路向西,朝廷可有余力应对?赵公也是带兵之人,你觉得凭靠长安城的兵力能否阻挡?”

赵谦分析完皇帝说的话,轻轻摇了摇头,也认为阻挡那些凉州兵是不可能的事。

“王司徒当时态度如此坚决,再加上今日在尚书台的居功自傲的行为,我也不得不另想他法了!”

“可陛下,就算臣真的把手下的叟兵交给陛下,在面对吕布手下的绝对兵力的情况下又有何用呢?”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