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明代土官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0章 要想富先修路修个屁(第1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终于听到自己想听的,郝凡五脸色变得好看了一些,笑着对礼部郎中说道:“我觉得6十二有一句话说的很对,那就是原本的书生不愿意参加科举,但是我们可以教娃子们忠君爱国的道理,等娃子们长大了,自然就会愿意科举。”

礼部郎中顿时大感兴趣,笑着说道:“我原本想着,自蒙元南侵再到陛下驱逐鞑虏,前后差不多百十年的时间——百十年的时间都等了,却也不差这几年的时间,天底下的读书人终究还是会出仕,可是跟6小友比起来,倒是我想的差了。”

6十二连忙拱了拱手,说道:“不敢,郎中大人过谦了。”

郝凡五也跟着说道:“你就算想对了又能怎么样,你有钱去搞那么多的社学和县学、府学?没有足够的生员,你又指望谁去参加科举?”

气氛忽然沉默了下来,直到过了好一会儿,郝凡五才再一次望着6十二问道:“你打算教授娃子们什么东西?三字经?百家姓?四书五经?”

6十二忽然有些闹心。

在6家庄搞社学并且夹杂私货,把6家庄社学搞成黄浦系的思路上是没有问题的,但是真要操作起来,这事儿又麻烦的要死,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足够的书籍,也没有足够的笔墨纸砚。

虽然能用石板代替黑板,用炭条代替粉笔也一样能讲课,但是没有能让孩子们练习写字的纸,6家庄的孩子们就只能在沙盘上练习写字——沙盘上练出来的字,和写在纸上的字,那能是一回事儿?

要是想不受纸张的限制,就要牵扯到造纸,后面就涉及到了招募工匠、改进工艺、搞机械生产等等乱七八糟的一大堆。

还是那句话,6十二只是个饱读网文的穿越者,虽然各种乱七八糟的东西都能说的头头是道,但是真要动手实操或者给出完整的操作步骤,6十二却也只能抓瞎。

只是一想到要把6家庄的学堂打造成大明版的黄浦系,一想到自个儿还要跟朱重八掰掰手腕,6十二又暗自咬紧了牙关。

自个儿不会造纸没关系,宁阳县文庙里多少有些书籍,大不了就去翻书,再结全脑袋里那些杂七杂八的记忆,也未必造不出纸来。

心中打定主意,6十二便拱手说道:“回县尊,学生打算用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给他们启蒙,再教他们一些术算,至于要用的书籍……学生暂时还不能让娃子们人手一本。”

郝凡五微微一怔,和礼部郎中互相对视一眼后问道:“暂时?”

不等6十二回答,郝凡五便又接着说道:“从古至今,制约教育的便是纸张,而非其他。若是你能造出成本低廉且能书写的纸来,这可是一件造福万代的大功德。”

郝凡五说的没错,真正制约教育普及的最大原因就是纸,其次还是文字和文言文——没有了纸,什么雕版印刷活字印刷之类的技术再怎么展也没有用!

6十二微微摇头,说道:“学生并不会造纸,但是咱们县城里有那么多书,里面总会有提到造纸术的地方,只要肯下功夫多加琢磨,再让人多多试验,总是能造出纸的,只是人手却不足用……”

说到这儿,6十二也忍不住摇了摇头。

古代并没有“工人”

的说法,士农工商当中的工,指的是拥有各种技术的“匠”

,并不是在工坊里做工的工人。

就以6家庄为例:6家庄二三十户人家,连大人带孩子也只有百十人,其中青壮不足半数,这些青壮在农忙时节要耕种,农闲时节要响应官府征调的劳役,能在工坊里做工的时间其实并不多,而且这些人就算在工坊里做工,其身份也依然是“农”

而不是“工”

招募没有土地的流民?

经历过战火后的北方人丁稀少,随便哪里的荒地都是一抓一大把,朱重八为了尽快恢复北方,不仅把那些无主的土地拿来分配给百姓,还特意下旨鼓励百姓开荒,早期甚至给出了“新开荒地永不收钱粮”

的价码。

就算退一万步讲,6家庄附近和更远一些的庄子里的青壮都愿意来工坊做工,且不考虑农忙和劳役的问题,拦在前面的还有交通这么个难题。

“道路皆榛塞,人烟断绝”

,书上短短的九个字,对应到现在当中就是遍地荆棘、路旁白骨、豺狼野兽,宁阳县城东的百姓想要来宁阳县城西做工,光是走路都有可能遭遇危险!

然后,问题就从人手不足绕到了“要想富,先修路”

上面。

再然后,问题就会再一次绕回到人手不足上面——连可以征召的劳力都没多少,还修路?修个屁!

6十二微微叹了一声,苦着脸说道:“工坊里想要有足够的人手,起码也得等到下一代人长成,家家都有两三个男丁的时候才行。”

郝凡五低头琢磨了好一会儿,才忽然抬起头来,对6十二说道:“除蝗灭蝗,养鸡厂,砖窑,学堂,纸坊,这些事情当中,除蝗灭蝗和养鸡厂已经初见成效,砖窑、学堂和纸坊想来也差不多,本官定会全力助你。”

待6十二拱手相谢后,郝凡五又对礼部郎中说道:“回县城吧,你还要回京城去交差,我也得回去琢磨琢磨今天听到的这些东西。”

礼部郎中点头应下,随即便和郝凡五起身返回县城。

等到离6家庄稍远一些,礼部郎中才长叹一声道:“老匹夫,你治下出了这般人物,实在是叫老夫羡慕。”

郝凡五哼了一声,得意的说道:“那是,老夫看人的眼光何时出过错?倘若6小子做的这些都能成功,不光我宁阳县治下的百姓有好日子过,便是全天下的百姓也能跟着受益。”

顿了顿,郝凡五又接着说道:“6小子做的这都是益国益民的大好事,可惜人手不足用,倒是拖了6小子的后腿。”

礼部郎中跟着笑了笑,说道:“老夫回去后,会想办法抽调两个懂造纸的工匠来宁阳,也算是助你和6小子一臂之力。”

郝凡五拱手谢过,随即又试探着问道:“你说,老夫向陛下上书,请求从别地迁移些百姓来宁阳,如何?”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