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鼎是不是锅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80章 度过饥荒(第2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这些客从哪里来的,可不是得了霍乱吧?”

这家女主人问。

“放心,我们是长久没见到油星子,一下子吃进太多了把肚子吃坏了。”

王家的说。

解仲玉吩咐树蔸到药铺里抓药来吃。

“没那么贵相,饿两顿,肚子拉空了就好了。”

王家的说。

“无需糟蹋钱去买药,羊扁草、马齿笕、覆盆子都止泻,我去扯些来煎了喝就是了。”

李家的说。

于是他们两顿不开伙,三种草药水交替这喝。后来煮了些稀饭吃,过了两天止住了拉稀。

折腾几天后他们准备上路,可一个个软糖似的巴不得要人扶着。刘本恩又去买了两辆车来大家都坐在车里颤悠去。

汴阳是解仲玉最敏感的一个地方,也是最后一站,可不能在这里翻车,一次欺君之罪够杀头,双重欺君之罪够株连他九族。

解仲玉夫妇完全不见天日,白天躲在车里,晚上隐在黑暗中。刘本恩夫妇也是尽量不抛头露面,碰上熟人不说三句也得说上两句。他们怕好事之人顺藤摸瓜暴露了兄弟一家。

平日采买都是树蔸带人去,新人员无法跟这里的人沟通,他们说听汴阳方言就跟听鸟叫一样。

离故土越近他们越隐蔽,改成了昼伏夜行。

他们到了荒原脚下,人烟稀少,车马不通,路到了尽头,这里是一个三不管的地方,

全体下车,找一处平地安营扎寨,不要急于赶路了。

搭建好了窝棚,大人们坐一堆计划着具备进山的物资。

刘本恩说:“进了山有钱卖不到要用的东西,可用的东西不花钱,钱财珠宝再一次成为粪土。带着成了累赘,丢了又可惜,只有尽可能多换些可用物资来。”

祝宝丹说:“至少要卖三捆布,两包棉花。眼见冷天就要到来,一人做一身换洗衣服,一身棉衣棉裤。”

“千事万事吃饭是大事,最少要卖一车粮食。”

淑兰说。

淑兰的话遭到刘本恩的反对:“一车粮食?车子上不了山,得多少匹马来驮?”

“那就多买几匹马。”

淑兰说。

“马队大了打眼,这么长时间我们白天躲晚上藏好不容易躲到了这里,这一下就暴露了。”

刘本恩说。

“到了山上饿不到,一年四季野果、葛根、蜂蜜不断,还有野兽什么的。”

祝宝丹说。

“未必不带粮食?”

淑兰说。

“晴带雨伞饱带饥粮,当然要带一些。还要带一些种子,不光粮食的还有蔬菜的。”

祝宝丹说。

谢仲玉说:“到了那里我们主要是跟石头、树木斗,少不得斧子、砍刀、锯子、锤子、凿子等。”

“带了种子就要带锄头、犁耙。”

刘本恩补充。

“还要卖针线、做女红的家什。”

王家的说。

“别忘了盐。”

李家的补了一句。

刘本恩做了几年生意习惯随身带着记账薄,他让树蔸把要卖的东西、数量一一记下来。

这一次的买卖有点大必须刘本恩出面,于是淑兰给他乔装打扮一番,整得连日日见面的自己人一眼辨不出来。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