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白切黑伪善公主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祭典风波(第2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雍和帝转问崔笃。

司礼监掌印太监崔笃,领宫内二十四衙门。内阁首辅素有无宰相之名,具宰相之实一说,司礼监掌印太监则有“内相”

之称。

崔笃恭谨答:“回陛下,南岳书院乃我国书院之首,作育人材,群英荟萃处,然能者多骄,固有此番学子桀骜犯上,乱议朝政之悖举。

所以奴婢以为,能任院首者,除具高才大德外,当风行雷厉,这般人物,当属左都御史滕明德腾大人以及大理寺卿朱源大人。”

被提及的两位大臣双双出列谦称:“崔公公谬赞,臣德薄能鲜,力不能胜。”

雍和帝没理会他们,而是凝起眸光问崔笃:“你说那群学子桀骜犯上,乱议朝政,是为悖举,何以见得?”

崔笃几乎没有思索,紧跟着便回答:“陛下乃天子,应天受命降世牧民,陛下之意即天神之意,陛下颁布的诏谕,制定的国策都乃代天而行,毋庸置议。

可这些肚子里装了点墨的学子竟敢言论国策,诽议天子,实乃犯上之举,天神亦不能容,故以兆示下,是提醒陛下不能纵容此风气滋长,应彻查严惩,以警世人。”

“哦?原是如此吗?”

雍和帝眼神轻飘飘扫过群臣,“诸卿以为呢?”

“学子狂悖,触忤天颜,理当严惩。”

“严惩!”

参加随祭的官员皆是高官大吏,各个沉浮官场几十载,此时尽都明了这场祭天大典“意外”

背后的圣意,当即齐声表态。

雍和帝半敛起眸子,面朝宁王道:“既如此,便由宁王来彻查南岳学子诽议朝政案,三法司会同锦衣卫审理,至于院首一职,由吏部部推报内阁票拟。”

宗庚和崔笃叩首领旨:“臣领旨。”

“宁王,你可有异议?”

雍和帝问。

萧郁面色如土,喉头上下一滚,最终吐出泄气的一句:“无异,臣领旨。”

雍和帝嗓音转为平和:“都起来吧。”

一场祭天大典,到此草草结束,皇帝离开后,祭坛上下响起琐细的人声,其中既有微末的哀叹,也有昭然的窃笑。

哀叹声来自自诩清流的官员,同样也是拥护宁王的一派,哀其身为嫡长子,本应正位东宫,然却仁爱有余,刚强不足,叹奸党势大,国步艰难。

窃笑一方则是以次辅杨肃和世宦家族组成追随晋王萧峥的一派,其内各个都是野心勃勃之辈,在他们看来,仁善软弱的宁王是不配继天立极的。

南萧帝原育有四位皇子三位公主,三皇子和大公主早逝,便只成育了这三子二女。其中大皇子萧峥,封地南蜀晋安,生母容昭仪,在他幼年时病故,皇帝便将他交给夭了大公主的宜妃抚养。

二皇子萧郁,已薨的孝懿皇后所出,封地西北宁益。此外还有一位尚未成年的四皇子萧冀,姝妃所出,年龄尚稚,母家并无外戚之势,不具备夺嫡实力,身边自然无任何大臣依附。

所以党争的核心,储位争夺一直围绕着两位已参政的亲王展开,哪方能佐日后新君登基,便有着从龙之功,届时便能彻底扫除异己。

“二弟,皇兄早就告诫过你,离那群不知高低的书生学子远些,他们成天聚在一起诽论朝政,妄议父皇,迟早自取其祸。父皇宽仁,纵容他们一时,这群书蠹却得寸进尺,如今还累及薛阁老丢了院首一职,实乃祸害啊。”

萧峥负手踱至萧郁身前,如是喟然。

萧郁皱眉,想出口辩驳,薛致来到他身侧,用不卑不亢的语气回萧峥:“南岳学子祸害与否,千古自有定评,晋王殿下轻下论断,怕是为时尚早。”

“师傅。。。。。。”

萧郁看向薛致。

萧峥看着两人师生情笃的模样,心中冷嗤,面上却是和煦微笑:“薛阁老所言极是,是本王轻率了。”

说罢拍拍萧郁肩头,“二弟,容皇兄再唠叨几句,你也知道父皇今日发怒事出何因,明明是还在草拟阶段尚未颁行的捐纳法,却不知怎的传到这群学子耳中,这才有了他们讽刺朝廷卖官鬻爵,言议父皇的大不敬之罪。”

萧峥的目光有意无意扫过薛致:“此等国家大计,在颁行之前,那都是机密,历数朝堂上下,知情者不过双十,怎会如此轻易泄露出风声?依皇兄之见,怕是有人故意放出消息,想借这群学子兴起舆论,给朝廷施压,父皇施压,用心险恶,可见一斑。”

“父皇将此案全权交由你处理,你可要秉公办事,莫要徇情偏私,辜负父皇对你的厚望。”

萧郁皱眉:“不劳皇兄关怀,这件案子臣弟自会公事公办,仔仔细细、里里外外地查,看看这个在背后借刀杀人用心险恶的人究竟是谁。”

萧峥沉下脸色,声音也不再客气:“好,那皇兄就拭目以待了。”

说罢转身欲走,却瞧见几丈开外的萧乐昭正望着这边,于是换成笑颜上前,“三妹,同皇兄一道离开吧,路上且与皇兄说说话。”

萧乐昭目光越过萧峥看向黯然垂首的萧郁,停留一瞬便收了回来,“好。”

插入书签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