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回 见习记者江一梅初登新闻舞台 资深记者于远超再度谆谆教诲(第2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点完餐后,江一梅特别嘱咐女服务员:“我点的餐,请在12点4o上。”
12点半,于远行色匆匆地走进“老莫”
,他一眼就看见坐在窗边的江一梅,抱歉地说:“哎呀,我来晚了。”
江一梅看了一下表说:“没晚,还有1o分钟呢。”
于远落座后,又说道:“唉,出来得有点晚。”
江一梅又说:“不晚,不晚。”
说着,服务员送餐来了。江一梅在一片面包上抹黄油和果酱,然后递给于远。
于远稍有些惊讶,他拿过面包,大口地吃起来。他边吃边看江一梅点的菜,笑着说:“怎么,年纪轻轻,点这些怀旧的饭菜?”
“怎么是怀旧?那天吃着这些饭菜,听你讲话,让我获益匪浅。这是答谢!”
江一梅略有些俏皮地回答。
“下回,我给你点一道罐焖牛尾和奶油熏鱼,味道也不错。一个人,不要老爱留恋旧味道,也应当喜欢尝尝新。神农尝百草,才能找出最有疗效的药材。记者是一个尝新的工作,新闻、新闻,‘新’才是一个记者每天需要面对的。”
于远看似随意的几句话,让江一梅醍醐灌顶。
于远接着说:“其实,我帮你忙,不需要感谢,都是应该的。谢倒有些俗了。我不太喜欢现在的一些年轻人,太物质化,在物质上攀比,是没有头的。我喜欢那些在精神上攀比的人,精神上攀比,才能真正提高一个人的文明素质。物质上攀比,比出来的也不过是个土财主。”
“我觉得,像比尔。盖茨那样,得到物质和精神双丰收,也不错!”
江一梅很顽强地表达着自己的观点。
“我不反对合理合法的物质丰收,反感的是一夜暴富。彩票、股票和攀附富翁或富婆,都可能让人一夜暴富,但这是特例,不可能是普遍规律,没有引导意义。你从一张报纸的出版就可以看岀,这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几十位、上百位记者、编辑和新闻辅助人员的共同劳动成果,在今天,单打独斗式的个人英雄主义已经过时了。天上掉馅饼的事,一脚踢出个‘常林钻石’的事,可以有,不会多,人要一心一意守株待兔,肯定是死路一条。”
于远意犹未尽,又接着说:“那种‘宁愿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意在自行车后面笑’的人生哲学,我是看不上的。一个成功者,总要有些奋斗精神,总要有些气节,不能像秃鹫一样,什么肉都啃!”
江一梅搜肠刮肚,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于远说:“咱们这是讨论,各抒己见,不存在谁说服谁。你可以固执己见,我也可以不改初衷。来,别琢磨了。还是尝尝这个黑海鱼子酱吧。”
于远用黄油果酱抹了一片面包,加上鱼子酱,递给了江一梅。
江一梅接过面包片,边吃边问:“你觉得我们之间是不是有代沟?”
于远想了想说:“不同年代的人,会有一些思想隔阂,这很正常。就像你们看oo后出生的女孩,也会觉得她们和你们有些不同,好像更前,更新潮。但是,在我看来,记者在整个人群中,应当是代沟最不明显的,因为记者不但要跟上时代的步伐,有时还要站在时代潮头引领潮流。”
江一梅插话说:“现在是网络时代,各种新媒体层出不穷。纸媒的记者是不是过时了?”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