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兄弟谈心2(第3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董安于又道:“有了楚国的庇护,许国肯定想借机生事,狐假虎威。可是,最近郑国生的一系列事情,又让外界看到了郑国治理有方。一旦受到刺激,郑国一定有所反应,到时楚国难免会被牵连。”
“郑国生什么事了?”
赵鞅瞪大眼睛。
“今年是多事之年,陈、郑、卫、宋四国都生火灾,郑国的救治最得力。”
董安于道。
“何以见得?”
赵鞅问。
“火灾之前,裨灶已经行过占卜预料到有事,还请求用宝器祈祷消除火灾,子产却一口回绝。”
“为何?”
赵鞅大为诧异。“宝以保民,若真有火灾,国家危亡,宝物留着有何用?”
“你的说法,也是郑国许多人的看法。”
董安于说道:“子产天资卓越,才干朗瞻,从小就与众不同,担任执政之后,更非等闲之辈。他这么做一定有他的理由。。”
“他是如何应对的?”
“自然之理幽远难测,人世民俗亲近易晓,两者完全不相关,为何要向天祈愿却指望人世平和?”
董安于说道:“这是他写信给太傅的原话。”
太傅指的是晋国叔向,他曾是平公太傅,虽经国君更替,同僚仍称他为太傅。
“话是不假。可是,要做到力排众议就意味着——一旦生火灾,如果救治无力就会遭受众人非议。”
赵鞅说道:“不知这位执政大人是如何处置火情的?”
“鞅儿所说不错。不同意众人的请求,很容易让自己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董安于点头道:“不过,这位执政大人想得周密,行事也周全。”
“火灾生时,他先是将我国聘问的行人辞退,接着又派人四出巡查,把宫女迁出,命司马、司寇等人以身作则,救火救人。所有被烧毁的房屋一一登记在册,并下令减轻屋主的赋税,给他们建筑用料重建家园。”
“看来执政大人是胸有成竹,所以临事才会有条不紊,冷静从容。”
赵鞅点头赞许。
“事后,子产又精选士兵打扫场地,恢复集市。最后,还举行盛大检阅,以期壮大声势,对外宣告郑国一切安好,秩序井然。”
董安于继续道:“就是这一系列的动作,令楚国格外警惕,不敢把许国继续留在本国境内。”
“那。。。。。。夷邑、叶邑这些地方,楚国是加强守卫,还是派了什么重要人物前去镇守?”
赵鞅问道。
“夷邑只是加派军士镇守,叶邑则不同。”
董安于顿了顿,说道:“这就是我今日与你谈论的重点——叶邑被划为沈诸梁的封邑,沈诸梁也被称为叶公。”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