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科举发家致富路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71章 继续学习(第2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二、三甲进士若要参加馆选,须在观政一个月内,向礼部呈交自己平时所作诗、赋、论、策共十五篇。

礼部在审阅之后,会将这些文章编号整理,隐去作者姓名。然后交予翰林院。

翰林院在查阅之后,若觉文章出众,可堪大用,便按号择人。然后再由礼部与内阁出题对考生进行考核,此次答卷水平若是和先前送上文章水平相近,方才是通过了馆选。

若是同往年一样,非文学优等者不得为庶吉士。以谢凡才华文章,决计选不上庶吉士。谢凡也根本不会报名。

偏偏因为本科殿试,是嘉历爷一路亲历亲为。连庶吉士馆选,也由皇上圣心独裁。天子有意不让礼部、内阁与翰林院插手,免得选出来些不合圣心的庶吉士,让自己看着心烦。

可是殿试一事,由皇上亲自操办,已经让年轻天子精疲力竭。

再由天子一人将庶吉士馆选流程:审阅文章、出题考核,亲力亲为一次。那实在强人所难。纵然贵为天子,每日也只有十二个时辰,也须得吃饭睡觉。

除了太祖洪武爷,天降猛人,天赋异禀,精力群。此后老朱家再没有一位皇帝,能做到太祖那般的。

故而天子便由殿试名次,直接定下了庶吉士人选。反正殿试名次本就是皇上一人钦定。

对于谢凡来说,又是天降鸿运。在一路脚踩西瓜皮成为二甲进士后,直接成为进士中佼佼者,庶吉士。

只是谢凡成为庶吉士之后,却是困难重重,道阻且长。

庶吉士为期三年,在进入翰林院之后,管理和考核非常严格。

负责给庶吉士教学的官员称为“馆师”

,最初都是由台阁大臣担任,此后又有学士担任,或者吏部和礼部侍郎担任。

庶吉士平时会有馆课,每月还有两次阁试。

馆课就是日常的课业,由馆师每日检查督促。庶吉士每月须上交诗、文各一篇,再匿名评选高下,最后也需记录成绩。还专设有“会簿”

一职,监督庶吉士们学业品行。

阁试相当于月考,题目由内阁大学士所出,成绩须得登记造册,是为“立案”

这样三年之后,庶吉士方才算是学成,称为“散馆”

庶吉士散馆之后,朝廷才会正式给庶吉士们授官。授官依据历次阁试成绩定等,表现优异者,方可留在翰林院供职,称为“留馆”

。其余则在京师担任给事和御史等科道职位。

留任翰林院一般会担任编修或者检讨,正式成为翰林官。翰林名义上只是天子文学侍从,可实际上能辅助皇帝决策国家大事,其升官转职皆由圣上钦定。

因翰林常常随侍圣驾,极有可能受皇帝赏识,一跃而上,进入内阁,在一步步擢升为内阁辅、次辅。也是因为如此,年轻皇帝才千方百计,只为拣选合心意之人充当庶吉士。

可以说,一旦成为庶吉士,在仕途上,便拥有了无限可能。因此时人皆将庶吉士称为“储相”

若是谢凡天纵奇才,或是学富五车,他自然不惧做庶吉士。

只是谢凡向来有自知之明。他学习八股文章,备考科举是迫于生计,只学来一套应付考试的法子。

若说童生试,做秀才这一段,谢凡还算得上名副其实,靠的是真才实学。可从中举人,到成为进士,谢凡都是一路靠运气。

庶吉士在三年学习期间,若是犯了错,或者成绩太差,则会被削籍,剥夺授官资格。

更为要紧的是,谢凡吃过羊蝎子,心满意足,闲来无事,便对着会试舞弊大案开始事后复盘。

越觉得会试舞弊大案有种种异常,实在细思极恐。

先,副主考方敏本来颇得圣心,因舞弊大案被迫辞官致仕,不久后郁郁而终。但死后又被朝廷追赠了礼部尚书。

其次,本来言官便可风闻奏事。可上告舞弊一案的户部给事中钟旭日,事后反而被调任去了南京太仆寺为主簿。北京户部,南京太仆寺,天差地别。明为调任,实为贬谪。

可见天子并未厌弃方敏。朝廷也并未认定方敏泄题确有其事。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