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一品仵作 百度百科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七章 夜探刺史府(第1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汴河城,东街。

  清早晨雾初散,细雨洗了青石长街。刺史府后门,五六个工匠被小厮领进了府。

  刺史府要修后园子,听闻刺史大人的老娘过些日子要来。

  刺史陈有良是个孝子,老娘要来府中,便是捉襟见肘也要为老娘修修园子。

  汴州乃大兴南北运河的门户重地,漕运养肥了官衙大大小小的官吏,刺史府本不该缺银子,奈何陈有良是个清官。他在汴州任上五年,不见商家不收孝敬不吃同僚酒席,刺史府里水清得都见了底儿。

  朝廷昏庸,清流可贵。陈有良两袖清风铁面无私,颇得天下文人仰慕,在学子中有颇高的声誉,百姓敬他为青天。

  但青天雇工匠干活也得给银钱,刺史府的工钱给得低,少有人愿意来,寻来寻去只寻了这五六个工匠。

  刺史府的后园子颇有秀丽乾坤,只是年久失修打理懒惫,青石小径遍是青苔,假山底下丛生蒿草。小厮领着工匠们绕到一处掩映在海棠林中的楼,这时节,海棠花期已老,地上残花遍落,烧红染了碧湖清池。

  “就这儿了。楼的漆要刷过,房顶的瓦也要整一遍,院子里的杂草也清了。前头湖边几处山石松了,要重栽牢靠,免得老夫人来了要赏湖光,踏松了脚。这些活计两日做完,夜里在府中小厮房里有通铺,自有人带你们去。”

小厮一番吩咐便让去一边,竟没有走的意思,显然要在这里督工。

  工匠们提着各自东西分工干活,一个汉子低头咕哝,“两日的伙计,给一日的工钱,还好意思督工。”

  另一人听见道:“行了行了,你不也来了?”

  “要不是刺史大人是咱汴州百姓头顶上的青天,谁愿意来?”

  “那你还牢骚!”

  “我这不是瞧那小厮不顺眼么,瞧他那脸拉得老长,活像咱们才是欠钱的。”

  两人小声嘀咕,一名少年提着漆桶走过,走到楼门前柱子下停住,低头敛眸,默默干活,眸底含尽嘲弄。

  青天?

  爹也说陈有良是青天,当年婉拒调来汴河城衙署,让他愧疚多年。

  那年,汴河城中了连环人命大案,爹头一回奉公文来汴河城验尸,因表现甚佳得了陈有良的看重,并有意将他从古水县调来汴河城奉职。爹却不愿离开古水县,他说娘的坟在,每月初一十五都去洒扫祭拜,怕一走便不能常回,让娘坟头落了荒废凄凉。

  暮青知道,这只是其中一个原因。

  爹是在为她着想。

  到了汴河城,爹也还是仵作,脱不得贱籍,只俸禄高些。家中清贫,爹不是不想多些俸禄,只是心中操劳她将来的归宿之事。她随爹落在贱籍,娘是官奴,自小就被算命先生批做命硬,一个女孩子家在义庄整日摆弄死人尸骨,虽有阴司判官之名,到底不合妇人礼法。

  汴河城官吏富商遍地,她这等出身这等传闻,定难有人瞧上,也难有人敢娶。爹不愿她给人做妾,他说娘当年宁嫁给他也不愿给知县做妾,她颇有娘的风骨,绝不叫她走娘不愿走的路。

  爹望她嫁个老实少年,城中谁家有不错的少年郎,他早心中有数。去了汴河城,人生地不熟,怕看错了人,误了她终生。

  爹是个憨厚汉子,老实话少,从不在她面前提婚事。那日她及笄,夜里吃寿面,爹提了几句,她还没表态,他先在烛光里红了脸。

  记忆中爹如此满面红光的时候还有一回,那日他从汴河城验尸回来,进门便说案子有了眉目,陈大人留他在府中用饭,赏了一桌酒菜。

  汴州刺史,正四品,汴州最大的官儿,跟他一介无品级的县衙仵作小吏同堂用饭,还不嫌弃他身上有股死人味儿。暮怀山回来家中,说起此事兴奋了几日,从此便对陈有良敬重更甚,对当年不识抬举婉拒他提拔的事愧疚更重。

  暮青从前也认为陈有良是清官,铁面身正礼贤下士,如今她对此人持保留态度。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