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宋徽宗的瘦金体(第1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成功混进黑龙潭的这个见不得人的地下鬼市,面对着宫里流出来琳琅满目的奇珍异宝,陈慕武反而不知道该把目光放到哪里了。
摆在长桌正中的一对花瓶,无疑是整个房间内最为璀璨夺目的宝贝,那几个西洋人围着这一对花瓶转个不停。
陈慕武也知道这花瓶好看,但关于这对花瓶是什么朝代,什么款式,上面画的是什么题材,他是一问三不知。
真应了那句俗话,叫做“奈何大哥没文化,一句卧槽走天下”
,陈慕武现在应该就是这句话里的大哥的化身。
除了这一对花瓶以外,桌子上还有几个青铜做成的小器具,也令外国洋人频频驻足流连。
比起花瓶来,陈慕武对青铜器的知识更丰富一些,他最起码知道这些都是商周时代的产物。
至于青铜器上的花纹与铭文,他仍旧是两眼一抹黑。
桌子的角落摆着数量众多的卷轴,反而成了整间屋子里最无人问津的地方。
陈慕武只好把目光放到这些字画上,他同样不懂得国画鉴赏,但想着如果能认出落款上写的谁的名字,通过这位作者的知名度,他也能粗略地判定字画的价值。
于是陈慕武走到角落,随便展开一幅字画。
桌子后面的那几个太监见状,只是看了他一眼,然后就继续围绕着花瓶和青铜器对着几个洋人献殷勤。
看样子,那些器物的价值在他们心中,比这些字画要贵重得多。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凭他那同样浅薄的古代艺术知识,陈慕武想要认出这些画上的作者是谁,同样难比登天。
他展开的第一个卷轴,是一幅狂草,这对没有草书功底的他来说简直就如同天书一样,只能再依原样卷了起来。
第二幅,他能认清上面的字迹,但却不知道这个作者是谁。
第三幅,外甥打灯笼,照旧。
……
就这样,陈慕武一连展开又阖上了七八幅字画,每一幅都能从泛黄的纸张上看出来年代久远,但他却没有一个能认出来作品的作者是谁。
他现在只恨自己当初受到的艺术熏陶还是不够,真是书到用时方肯少啊。
陈慕武的心中已经萌生了退意,但还是下意识地展开了第九幅画。
这一次,他先是看到了一丛树枝,树枝上开着白色的小花,没有这方面常识的他,连这种花是什么种类都搞不清楚。
然后在其中的一枝树枝上,立着一只红色脸颊的小鸟。
几尺见方的画面上,内容就只有如上这么多。
陈慕武不知道这幅画的艺术水平是高还是低,只能遵循一直沿用的笨办法去找作者的题跋。
皇天不负有心人,翻看了将近十幅画中,在这一幅的题跋里,终于送给了他一份惊喜。
虽然没找到作者的名字,但他的那笔字,陈慕武是再熟悉不过了。
中囯上下五千年,几百位皇帝中,艺术造诣很高的有许多。
但写出来的毛笔字能自成一体的,只有道君皇帝一个人。
这一笔漂亮的瘦金体,让陈慕武立刻就想到了宋徽宗赵佶。
他又仔细端详起题跋上的内容,在其中看到了“禁籞”
、“来贡”
等彰显皇家身份的字样,这让陈慕武进一步确定了自己的猜测是正确的。
别的字画他不能确定其来历和价值,但面前的这一幅,陈慕武能确定是来自将近一千年前,东京汴梁的皇宫之中。
他按捺住自己激动的心情,努力放松着面部的肌肉,尽可能地不让别人,尤其是那帮太监们看出来自己的异常。
陈慕武小心翼翼地把画重新卷起,放回到书画卷轴堆里,心里却牢牢记住了这幅画的外形特点。
他又在此处装模作样地盘桓了一段时间,期间还有几个洋人来到书画堆中淘宝,每次看到有人的手指来到那幅画的附近,陈慕武总会把心提到嗓子眼儿。
估摸着时间差不多了,他才稳准狠地抽出那幅画,为了掩饰,又随便拿了另一个卷轴,一同抱在胸前。
“这位先生,我对这两幅字画十分之喜爱,觉得它们和我很投缘,时间仓促未能仔细欣赏,想要带回家去好好把玩,不知道能否割爱乎?”
陈慕武又走到之前盘问他的那个太监面前,还故意把话说得文绉绉的。
这是如今?本人一惯的毛病,言语里总喜欢夹杂一些之乎者也,比中囯人还爱拽文。
他在心中模拟了许多商战中的场景,以为今天和这些太监们的讨价还价,会是一场腥风血雨般地斗智斗勇。
结果万万没想到,那个魁梧的太监连眼皮都懒得抬一眼,回给了陈慕武一句他怎么绞尽脑汁都想不到话:“细的一百块大洋一卷,粗的一百五。”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