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页(第1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灞水两岸更是人山人海,成千上万的红男绿女,扶老携幼都指望一睹杨坚的风采。人群中不时传出窃窃的私语。
&1dquo;哎,罗掌柜,听说文帝是奇人相貌,实在不知是何等异相?”一位中男子捅了一下前面男子。&1dquo;我说,你捅我干什么?皇上要是不奇,哪能兵不血刃,取了大周,皇上要不是天神转世能经过那么多坎坷,能经过那么多血腥的战争而毫无损?肯定是有天神护卫。”
&1dquo;那是,那是,听说文帝的额头五龙腾跃,双目闪亮如星,那是我们凡人能有的吗?”&1dquo;说得有道理,今日幸恐能得以相见。”&1dquo;吵什么,闪开!闪开!”一队盔甲铮亮的骑士沿路边站立,人群自动地分开一条道。
这里上演过多少幕激动人心的场面,当初太庙祭礼在这里举行过大典,当初护送千金公主在这里以泪洒别,那时,公主远行,和突厥通婚示好,人群也是这般拥挤,只是气氛悲凉,毕竟把自己国家的女人嫁给外人做妾室,有辱大周的帝风,果然,没几年,大周不在了。老百姓心中有一种朴实的想法:既然一个女子的嫁娶都可以维系着两国的战与和的机钮,那么还要强大的军队做什么呢?因此,普通的百姓对大隋的好感多于对大周的怀念,再说,开皇以来,文帝杨坚的修民生息政策,减免租赋确实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又都说江南何其富有,长江南北本来是一统,如今都分离这么多年了,是应该有个说法了。
◎第38节为一世明君
别说普通的百姓,就是那些应征召而入伍的兵士也个个摩拳擦掌,都形成一个共识,南蛮弱不禁风,肤色白嫩,个个不是使刀拿枪的料。只要渡过长江就万事大吉,势如破竹。老百姓都听说,弹丸之地的后梁竟敢携民叛逃,仿佛那也是奇耻大辱。个个踊跃参军,人人奋勇争先。平日军士的训练都能吃大苦,练就金钢不坏之武功,都想借平陈的战机立下大功,博个一官半职,终身获取俸禄荫及子孙、福贵流年。
文帝杨坚对形势看得透彻,民心所向是大战取胜的关键。
昨夜,他当着薛道衡和高颎的面,再一次把虢州崔仲方的方案拿出细细研讨,说实话,至今收到那么多讨陈的策略,惟有崔仲方的方案甚合他的意思。
杨坚亲自剪落了宫灯中的灯花,灯光突明了许多,指了指前面的奏折,调侃说:&1dquo;前面就不念了,无非是什么期数、运数之类,这个机灵人,想太学同学儒家经典时,他就显得很聪慧,往往朕要三遍背得下,他一遍就行了。你们看这样一段话。”用手一指奏折的后面。
高颎、薛道衡低细瞧,心中不免也高兴起来,怪不得那日朝上文帝看到崔仲方的奏折,竟第一次当朝面露笑容。那奏折上写道:
今惟须武昌以下,蕲、和、滁、方、吴、海等州更帖精兵,密营渡计。益、信、襄、荆、郢等州造舟楫,多张形势,为水战之具。蜀汉二江,是其上流,水路冲要,必争之所。贼虽流于头、荆门、延州、公安、巴陵、隐矶、夏、蕲口,盆城置船,然终聚汉口、峡口,以水战大决。若贼必以上流有军,令精兵赴援者,下流者诸将即须择便横渡。如拥兵自卫,上江水军鼓行以前。虽恃九江五湖之险,非德无以为固,徒有三吴、百越之兵,无恩不能自立。
意思是说,建议杨坚在长江下游之湖北蕲春、安徽和县、滁县、江苏扬州等地方秘密集结兵力,准备渡江。同时,在长江中长游的湖北江陵、钟祥、襄樊、四川奉节等地大张旗鼓地造船。陈朝若派精兵赴上游增援,则下游的精兵乘虚而入;若陈朝拥兵自守,则上游军可以顺流而下,配合下游隋军渡江。
杨坚看着两位爱臣,期待着他们说出自己的看法。目光如炬,恰与抬头的薛道衡不期而遇。薛道衡款款地说道:&1dquo;崔刺史的计策可谓详尽至极,是个好方案,这就是说充分利用上流的有利条件,关键是杨素的出蜀能否成功,若杨素的十万精兵从益州顺江东下,那整条长江就是无用的屏障,或者说是纸做成的。”
杨坚点点头,&1dquo;爱卿分析得有理,只是——”
话音未落,高颎接过话头,&1dquo;臣明白了,那日朝中所言,为什么要提及前秦,想前秦原也是准备三路渡江的。”
&1dquo;此其一啊,”杨坚不置可否,&1dquo;自古用兵虚实相应,朕这是说虚亦实,说实亦虚,归根结底,荡平南陈那才是真实。独孤卿,可看出这崔刺史的方案可曾相识。”
薛道衡默默不作答。高颎岂能不知杨坚的用意,&1dquo;这不是西晋灭吴的翻版吗?”杨坚默然。
薛道衡说:&1dquo;皇上,臣遵旨走遍长江隋军驻地,甚感高颎的计策见用,隋军的多次集结,陈朝的军士只是派个别军士守哨,再也不集结以抗了。看来,麻痹陈军的主要目的已达到,如果再这样下去,反倒损耗我方军士的战斗锐气,出兵应当提到日程了,再也耽延不得了。消息不知可靠,陈朝后主陈叔宝对我军伐陈已经保持警惕,即使那陈叔宝不懂军事,可他的朝中也还有不少忠贞不2的将士,万不可掉以轻心。”
文帝杨坚很感兴,&1dquo;说说看,都有哪些将士能忠勇兼备,朕要画其图形,列其姓名广布于军中,令将士逼其绝境,逐而不杀。”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