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隋文帝吧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8页(第1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第4节机会终于来了

  这样的密报开始倒有些吸引力,可日日如此,宇文护干脆由一日一报改为半月一报,但武帝依旧是那样乐此不倦地单调地生活着,似乎他再也没有别的要求和举动。

  武帝身边的宫卫和奴仆们也慢慢地同他亲热起来,因为他没有脾气,绝不会担心受到斥责或处罚,比起别的宫里的宫女和太监,他们似乎是前世修来的福。几个宫卫和太监甚至把自己的真实身份和任务也告诉了武帝,但武帝佯装毫不在意。

  机会终于来了,天和七年,武帝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成功而出色地动了一场宫廷政变。

  就在这年仲春,杨坚和庞晃秘商通过宇文直向武帝进言,可利用宇文护远在同州(今陕西大荔县)的机会,秘密采取行动。最终武帝诛杀了权臣宇文护及其子,其信也被诛杀。武帝终于收回了旁落多年的政权。结束了宇文护专权的时代,武帝终于实现了朝政的统一。这是一个的开始,武帝为了庆祝这一胜利,把这一年改为建德元年,表明他欲推行政的意志和决心。

  结束了宇文护的高压政治,也使杨坚长长地舒了口气,在宇文护被诛当天,他与夫人独孤氏把酒畅饮,这是多年来最高兴最舒心的一天。他拥着独孤氏,忘情地说:

  &1dquo;人逢喜事精神爽,今晚,我们再重温一下婚之夜的甜美。我的体内正涌动着一股激情,也许我杨坚政治上的春天正悄然而至了。”

  独孤氏轻点杨坚的脑门,正色道:&1dquo;你还是把这激情用在治国平天下中去吧,笑到最后才是赢家。”

  杨坚的冲动遂而平静下来,拱手道:&1dquo;多谢夫人提醒!”

  杨坚密切关注着朝政的变化。

  武帝加强了对军队的直接控制。对诸军都督以上将官,亲加慰抚,令不少军官为之感动。后武帝东征,这批人中大都拼死以战,以报皇帝的宠爱。

  武帝很注重军队的整训,不仅亲自传授&1dquo;用兵之道”,而且频繁进行实战训练,使军队的战斗力大大加强,为今后的统一战争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武帝经过长期总结和思考,对宇文泰时所创立的府兵制进行了改造。经过改造,府兵成为皇帝的侍卫,兵士改称侍官,隶属中央六卫,由皇帝统帅。

  武帝的英明像一轮耀眼的太阳,令人眩目,但杨坚的心中却隐着一层淡淡的忧愁。

  鉴于宇文护以天官擅权,令其他五府总结天官的历史教训,武帝规定:大冢宰不兼他职,与五卿并列,实际上等于是把军政大权归于皇帝一人,无形中加强了皇帝的政治领导作用。这也是武帝多年来对政坛积弊深思熟虑的结果,是对秦汉政治架构的继承和拓展,反映了他对汉族文化,特别是对儒教精神的偏爱和厚积。

  周武帝的一系列改革掀开了周朝最辉煌的一页。

  南北朝时期,正是我国佛、道大展时期,尤其是佛教,无论是北方的黄河流域,还是南方的长江流域,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佛寺、庵堂遍布各地,人烟稠密的市镇、人迹罕至的野岭,凡是有人的地方,就能看到佛教徒,仅北周境内,僧寺、尼姑就数以十万计,大批青壮年沉迷于晨钟暮鼓中。前方需要战士,后方等待着生产,人力吃紧。佛教和道教对蒸蒸日上的周朝产生了巨大的消极影响。武帝不得不借助文化、政治手段进行干预。

  武帝规定:在各种文化中,以儒教为先,道教次之,佛教为后。武帝对佛教的冷落,令杨坚费解和不悦。

  佛教是入世的,它强调命运对人生的制约,但它又是出世的,它教人不要悲观、消极,要振作精神,先做好人,然后求得对命运的主宰和脱。生活在佛的意境中,能不知不觉地改变自己的命运。

  多年对佛理的参悟,使杨坚对佛教产生了极深厚的感情。武帝的行为大大伤害了杨坚的感情。而武帝的这一倾向不幸又进一步展了。武帝亲政的第三个年头,他诏令全国:

  僧人们必须脱下僧服,蓄起头,离开终日吃斋诵经的寺院。所有道士必须脱下道袍、扔掉道冠,离开常年设醮炼丹的道观。所有方外之人,要拾起锄头,扛起武器,做一个自食其力的俗人。

  佛像、天尊纷纷被毁,道经、佛经焚烧殆尽,寺庙、道观尽赐王公,充为第宅。

  杨坚无法忘怀十三年中佛寺的日日夜夜,他难以割舍对佛法佛理的依恋,他又想起了智仙师父的对佛教的坚定与执着。

  &1dquo;如果有一天&he11ip;&he11ip;我一定要把颠倒的乾坤翻过来!”他暗暗誓。

  禁佛风波刚刚止息,花喜鹊便&1dquo;喳喳喳”地飞到杨坚府中的老槐树上,叫开了。喜从何来?

  喜从皇宫中传来,从武帝的眉眼间传来。

  武帝寻寻觅觅许久,决定纳杨坚的长女杨丽华为太子妃。

  武帝宽厚的大手,一把拉起行过大礼的杨坚,舒心开怀地说:&1dquo;两家联姻后,要更像一家人,荣辱与共,风雨同舟。”

  一句话,化解了杨坚浮在心头的愁云。杨坚喜不自禁,把额上浅浅的皱纹熨烫得平平展展。皇亲国戚的笑是自肺腑的。

  因为,这一天,是杨坚期待已久的,也是精心策划的结果。杨坚在宇文护时期备受冷落,甚至险些丧命,他把希望寄托在武帝身上,但建德初年的一系列重大人事安排,除了比较重用元老重臣,杨坚并没得到的任命——这是一个什么信号?&1dquo;我杨坚必须崛起”,一个信念又在他心头升起。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