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大明王朝1566海瑞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0页(第1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王用汲的腿动了,准备退下去,可是当他不经意望海瑞的时候不禁一惊,便又站住了。

  海瑞这时仍然直直地站在那里,两眼直视何茂才。

  何茂才也是不经意间看到了海瑞投向自己的那两道目光,不禁一凛——那两道目光在灯笼光的照耀下像点了漆,闪出两点精光,比灯笼光还亮!

  今天是怎么回事了?等来的一个知府跟省府抗礼,现在一个上不了堂的县令居然也向上司们透出逼人的寒气!这种无形的气势何茂才感觉到了,郑泌昌和其他人也感觉到了。

  但毕竟职位在,何况是掌刑名的,何茂才立刻摆出了威煞:“我说的话你们听见没有?”

  高翰文立刻又把话接了过去:“淳安全县被淹,建德半县被淹,几十万灾民,还要改稻为桑,事情要他们去做,就该让他们知道怎样去做。属下以为应该让两个县参与议事。”

  何茂才的那口气一下涌到了嗓子眼,转过头要对高翰文作了,却突然看见了郑泌昌投来的目光。

  郑泌昌用目光止住了他,接着向下面大声说道:“给两位知县设座,看茶!”

  立刻有随员在门外拿着两条板凳进来了,左边的末座摆一条,右边的末座摆一条。

  海瑞在左边坐下了,王用汲在右边坐下了。

  紧接着,门房那个书办托着一个茶盘进来了,快步走到了坐在左边上的高翰文面前,将茶盘一举——三个茶碗摆得有些意思,朝着高翰文的是一个茶碗,朝着那书办这边的是两个茶碗。

  高翰文端起了自己这边那个茶碗,想放到案桌上,可面前那个茶盘依然没有移开,他这才现,自己端开的那个茶碗下赫然摆着他的那块玉佩!

  高翰文嘴角边掠过一丝浅笑,伸出另一只手,顺势拿起那块玉佩,接着双手捧着那只茶碗,拿玉的举动在旁人看来便变成了双手捧碗的姿态。

  那书办眼露感激,尴尬一笑,这才又托着茶盘走到海瑞面前,却不再举盘而是直接用手端起茶碗放在他板凳的一端,又走到王用汲面前,端起茶碗放在板凳的一端,退了出去。

  高翰文这时才坐了下来。

  郑泌昌接着轻咳了一声,说道:“议事吧。”

  忙乱了一阵的大堂立刻安静了下来。

  郑泌昌望向了高翰文:“浙江的事高府台在京里都知道了。你给朝廷提的那个‘以改兼赈,两难自解’的方略,内也早用廷寄通告了我们。自本人以下,浙江的同僚都是好生佩服。根据高府台提的这个方略,我们谋划了好些日子,总算拿出了一个议案。下面你把议案看看,没有别的异议,我们明天就按议案施行。”

说到这里对站在身边的书吏:“把议案给高府台,还有两位知县过目。”

  书吏立刻从郑泌昌的案上拿起三份议案,先走到高翰文面前递了过去。

  高翰文接过了议案。

  那书吏又走到海瑞面前递过一份议案,接着走过去递给王用汲一份议案。

  高翰文、海瑞、王用汲三人都认真看了起来。

  郑泌昌凝神正坐,其他官员也都眼望案面凝神正坐。所有的人都在等这一刻,等这个来的知府认可了议案,便叫两个县当场接令。

  所谓议案,其实就是决定,六条二百余字,三个人几乎是同时,很快就看完了。

  海瑞第一个站了起来。

  所有的目光也就立刻望向了他。

  没等海瑞开口,高翰文紧接着站了起来,望向海瑞:“海知县,你先坐下。”

  海瑞也望向了他,现高翰文目光中是那种善意劝止的神色,略想了想,便又慢慢坐下了。

  高翰文转过了头,望向了郑泌昌。

  郑泌昌这时也深望着他:“高府台,没有异议吧?”

  “有!”

高翰文声音不大,却使得大堂上所有的人都是一怔。

  所有的目光都望向了他,大堂里十分安静。

  接着,高翰文几乎是一字一顿:“这个议案和朝廷‘以改兼赈,两难自解’的方略不符!”

  郑泌昌的脸色第一个变了。

  何茂才还有浙江那些官员的脸色都变了。

  王用汲的眼睛一亮,立刻望向了海瑞。

  海瑞这时眼中也闪着光,特别的亮。

  “哪儿不符?!”

郑泌昌虽然压着声调,但语气已显出了严厉。

  高翰文提高了声音,“这个议案只有方略的前四个字,没有后四个字。”

  何茂才已经忍不住了,大声接道:“这里不是翰林院,把话说明白些。”

  “好。那我就说明白些。”

高翰文调整了语,论述了起来,“就在不久前,也有人问过我,提出‘以改兼赈,两难自解’这个方略,想没想过稻田改了,今年灾民的荒情也似乎度过了,可到了明年,淳安建德两县的百姓田土都贱卖了,还要不要活?”

说到这里他的目光望向了海瑞。

  海瑞这时也正深深地望着他。

  高翰文目光一转:“当时我心里也不痛快。千年田,八百主,没有不变的田地,也没有不变的主人。让有钱的人拿出粮来买灾民的田,然后改种桑苗,既推行了国策,又赈济了灾民。国计民生兼则两全,偏则俱废,这就是我提出‘以改兼赈,两难自解’的初衷。”

说到这里,他声调一转,高亢起来:“可看了这个议案,我有些明白了。照这个议案施行,淳安建德的百姓明年就无以为生!因这个议案通篇说的是如何让丝绸大户赶快把田买了,赶快改种桑苗。至于那些买田的大户会不会趁灾压低田价,那些卖田的百姓卖了田以后能不能过日子,这里是一字无有。请问中丞大人还有诸位大人,倘若真出现了买田大户压低田价,十石一亩,八石一亩,百姓卖是不卖,官府管是不管?如果不管,鄙人在朝廷提出的‘两难自解’,便只解了国计之难,反添了民生之难!且将酿出的致乱之源,便不是‘两难自解’。”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