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清白孤子(第1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应然一步上前,躬身作礼,起身才道:“老臣以为并无不妥。
慕云渊冷脸依然,“哦?”
应然马上又说:“依臣思虑,此中原因有二:一是淳睿靖将军身为武将,当为国驻守边防,而不是留京享乐;二则,是为将军考虑,想她常年生活在寒冷边域,而今入夏,南方气候炎热异常,恐会引水土不服之症,让应将军身受其罪。”
应疏月听见应然如此为她“思虑”
,气的广袖下的手紧握成拳,牙关咬得咯咯作响,又不能辩言。想她这个常人无法企及的三品官在这朝堂之上,却也不过是权臣随意踩踏的野草。
“呵呵……"
"
呵呵呵……”
忽而,一阵讪笑在殿中响起,除了还沉浸在愤恨情绪中的应疏月,其他人纷纷扭头望去,那人竟是纪寒舟!
全朝皆知,这个官居二品的御史大夫,平时在他们面前摆的是一张无欲无求的俊脸。但是,谁人不知,谁人不晓,他那张看似平和的脸下,藏的是百官谈其色变的肃政计谋与刑讯手段。
每次只要他一开口,所有人都不自觉提起一口气,谁也不知道他接下来要弹劾谁又政绩有差、谁又作风不良、谁又家风有失等,上到皇帝陛下的言行举止,下到芝麻小官的家事风纪,没有一样是他不能管的。
自昭盛创国以来,能进御史台的人那都是几代清白的大家士族,云州纪家虽算大族,族里却将人居多。后因衍王谋逆一役,纪家损失惨重,纪寒舟的父亲纪元、母亲晏无双、兄长纪江峋皆因那场血案殒命黄泉。纪氏正宗唯剩纪寒舟与他刚成婚三日就丧夫的长嫂晏容,他那长嫂在新帝登基后也失了踪。
纪寒舟真正成了纪家孤子,清白得不能再清白。
初入朝堂时,满朝文武无一不反对他做那御史台的肃政官,说他无学无识,从未谋过政事,身无政绩,才不配位。
议后没多久,纪寒舟就用吏部、礼部、翰林院亲拟的一卷卷考卷堵住那些悠悠众口,又因与渊帝总角情深,对他也是宠爱有加,连连为他破例,车驾都是亲王待遇,他便成了这京都乃至全国唯一能在百官群中横着走的人。
平时说事就说事,弹劾就弹劾,从没有一丝笑意,刚刚他却笑了,还笑得如此大声,笑得让人头皮麻,一听就觉瘆人。
堂上全员忙站正,怕因失了错被这可怖的人盯上,场上在一瞬间进入死寂状态。
慕云渊也在这一声讪笑中将目光转到他身上,问道:“纪卿,你笑什么?”
“回禀陛下,臣笑应大人愚知。”
应然一听,脸色瞬间黑下来,道:“你……”
慕云渊早已见惯了朝中唯二能着夜紫色官袍之人的唇枪舌战,看两人开口就充满火药味的架势,接下来免不了要争个不休。
悉知如此,他还是在舌战展开之前先打个圆场,说道:“纪卿可是对此事另有看法?"
纪寒舟朝应然甩去一个藐视的眼神,下巴微扬起,说:“臣以为,如今边疆太平,百姓安乐,淳睿靖将军在北境立下退敌之功,后又被陛下越级册封,如此一来,国人皆知陛下对淳睿靖将军圣宠。
如今才过几日?便要将她遣回去,难免不会被天下百姓揣测陛下心思,于社稷不益。
虽说此事不是陛下提及,但天下百姓需要考据事情出处吗?尔等上奏之前,可想过陛下以后的处境,世人会怎么评判陛下?“
“我们现在说的是淳睿靖将军的事,你一口一个陛下,何故要扯这么远?”
应然眼里冒起火光,阴恻恻怼道。
纪寒舟无视他,犀利回怼:“远?”
他冷哼一声,“天下诸事,哪一件不是跟陛下有关?应大人居然能在陛下面前说出远字来,该不该说应大人是有什么旁的心思?”
应然被他说得面色通红脖子粗,喘着大气,怒吼一声。“纪寒舟!!!”
纪?纪寒舟?应疏月本还目光涣散,神思游离,却突然被应然这一怒吼震得回神,还有那“纪寒舟”
三个字,怎么听着有些耳熟?
“纪樛安?纪寒舟?寒舟?”
应疏月暗念,又陷入冥思,自己应该是听过这两个字的,她还没想起来,就被慕云渊一声“肃静!”
拉回朝堂争辩现场。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