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大宋最后的良心和君子(第2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太后看着张景出去,突然冷笑,“当年说是烛光斧影,太宗皇帝得位不正。可为何无人反抗?此事就算是千年之后,依旧是不解之谜。那些人前赴后继,只为复仇。只是,他们是为太祖皇帝,还是为了……赵德昭!?”
赵德昭临死前的誓言再度回响,太后蹙眉,“告知定远侯,偌大的人了,出行就不知晓顾全自己的安危?不行就进宫吧!老身护着他!”
罗崇勋忍笑忍的肚子抽筋,说道:“是。”
李献得了这番话,不禁翻个白眼,传话的内侍笑道:“侯爷自然不会做内侍。”
内侍走后,李献带着礼物去寻范仲淹。
范仲淹正在收拾行装,见到他行礼,“见过侯爷。”
“万万不可。”
李献拱手,“可称呼我的字。”
文彦博跟随而来,他很好奇的对王贺道:“我从未见先生对谁这般尊重过,真的,连官家、王相公他们,先生都是挥洒自如,不悦了便给脸色。此人难道……”
王贺摇头,“我昨日打听过了,此人两岁丧父,跟随母亲改嫁朱氏,改名朱说。后来知晓自己的身世,便离家求学。大中祥符八年中了进士,由此步入宦途,随即把母亲接来身边侍奉。”
“倒是坚毅。”
文彦博点头。
“此人为官清廉,且刚直不阿,居功升迁后,改回了本姓。”
王贺摇头,“此人是不俗,可我也纳闷,为何郎君对他尊重如此。”
李献和范仲淹说了一会儿话,得知他此次进京是为了西溪海堤失修之事,便给了个建议。
“希文兄回去后,可令人广而告之,就说官府准备修葺海堤,若有地方善人愿意捐助钱粮……等海堤修葺完成,官府会立碑于海堤高处,石碑上镌刻善人姓名,以及……这一点尤为重要,以及捐助的钱粮数目。记住了,石碑不大,能镌刻的人数有限,先到先得!”
范仲淹一怔,“这不就是以利驱之,商人的那一套吗?”
李献看着他,“敢问希文兄,是海堤重要,还是手段重要?再有,这等手段可伤天害理,损人利己?”
“未曾,不过……”
范仲淹三十四岁了,蹙眉,看着坚毅。
“且回去试试。”
李献真想把他留在汴京,可却知晓,范仲淹需要在地方折腾一番,再回来时才能立足。
“多谢。”
范仲淹拱手。
二人作别。
目送着范仲淹出城,李献有些怅然,也有些兴奋。
庆历新政失败的原因有很多,但方法出错是主因。外加赵祯威信低,性格柔弱,顶不住压力。
如今这一切,都在往另一个方向变化。
“先生,此人的学问了得吗?”
文彦博忍不住问道。
“为师还以为你能忍到家中再问。”
李献莞尔,随即神色严肃的道:“此人乃是一柄利剑,无上神兵。”
他是欧阳修,苏轼,以及无数心怀天下的人心中的唯一偶像。无数人在大宋坠入深渊时,不禁在黑暗中念及这个名字。
——范文正公!
“可刚者易折啊!先生。”
“是,可如今不同了。”
李献淡淡的道。
那是大宋最后的良心,最后的君子。
保住范仲淹,便是保住了大宋最后的底线。
“为众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冻毙于风雪。”
李献冲着远去的范仲淹背影轻轻的道。
……
等到休沐日,李献采买了礼物,特别是小女娃喜欢的玩器,买了半车,去感谢自己的小救命恩人。
此次出行,他不但带了王贺,还带了严大。
严大带着长刀,目光转动,对王贺说道:“若是遇到刺客,老夫杀敌,你护着郎君。”
“你擅长战阵杀人,可这是闹市。”
王贺觉得杀人的活儿该是自己。
“当长刀出鞘时,老夫的眼中,只有死人!”
严大眯着眼,扫了王贺一眼。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