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碧玉瓒凤(第2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所以为了跟“三妹”
更加亲近,朱寿自然不愿意当什么老大。
三人结拜后朱寿最为高兴,只听他对韩彦道:“韩兄今后可有什么打算,要不要先随我和清幽回京,等过段日子去往宣府一起建功立业!”
“回京…”
韩彦道:“你和三妹是打算回顺天府了?”
见二人纷纷点头,韩彦叹息道:“兄弟你有所不知,我如今别说建功立业,怕是…”
“韩兄且慢…”
朱寿笑了笑道:“令尊和常家的关系,以及你们在九江府生的事,我早已知晓!韩兄若还在担心朝廷的海捕文书,那大可不必,兄弟我自有办法还你一个清白身家!”
“此话当真!”
韩彦惊喜道。
当初在崇仁,因受常林一行牵连,自己由一个颇具前程读书人沦为阶下囚,往后更是踏上了一条颠沛流离江湖路。
离开天山投靠蓝道行后,他虽嘴上不再挂念,可内心深处这朝廷钦犯的罪名,一直是韩彦心结。
如今,他终于有望洗脱身上的罪责,可却已身中蛊毒深陷于江湖泥潭,一时竟不知是喜是悲!
“你原本也就是个连坐之罪,并不真想与朝廷为敌,唉…放心好了,我回京后就让刑部撤销了你的海捕文书。”
朱寿道。
“既如此,韩彦先谢过兄弟了。”
韩彦闻言郑重拜谢,他不问朱寿怎么让朝廷撤销对自己的缉捕,只相信自己这位新结义的兄弟,既然答应了就定能做到。
“这有什么?都是兄弟了,还这般客气干嘛。等到了宣府,咱还要一起好好干番大事业呢!”
朱寿朗声道。
韩彦听他几次三番提到宣府,不免好奇道:“朱兄弟几次说到要去往宣府,且不知是为何事?”
“是这样,我虽家住京城,可在宣府却也有座镇国公府,平日里我更喜欢在那里些。”
朱寿先是回答了韩彦的问题,接着又想了想道:“韩兄弟你且说说,咱们大明如今最大的威胁是什么?”
韩彦略一思索道:“这个…在下才疏学浅,对于朝廷的军国大事更是知之甚少,只听过‘北虏南倭’这么个说法。”
朱寿点点头后又摇头道:“海上这帮倭奴只能算是癣疥之疾,何况有荆王在此,区区海寇能掀起多大风浪?说起我大明朝真正的外患,还是北方草原上的那帮蒙元残党。”
韩彦听他谈及荆王内心一紧,面上却不动声色。只听朱寿接着道:“我身为镇国公威武大将军,自然要坐镇宣府以备不时之需,随时准备对付草原上的蒙古人。兄弟,到时候你随我一同上阵杀敌,保不准也能封个将军、都尉什么玩玩!”
韩彦对将军、都尉兴致寥寥闻言皱眉道:“朝廷是打算向北用兵了?”
朱寿摇摇头道:“京城里那些大官老爷们,个个瞻前顾后像是缩头乌龟,只盼着蒙古人不来扰边就好,哪有胆子向草原用兵!”
“我的意思是…圣上怎么想?”
韩彦小心翼翼道,朱寿看了他一眼道:“放心,皇帝和我一样。且不提汉、唐时的冠军侯及卫国公李靖,就说本朝太宗和宣宗皇帝时,亦曾亲率铁骑深入草原与胡虏血战!我从小立志继太宗、宣宗二帝之风,为大明开疆拓土,总有一日要和草原上的蒙古人好好扳扳手腕,到时少不了咱建功立业的机会!”
朱寿一番话说得豪气干云,韩燕听罢却有些不以为然。他虽不通兵事,但早已不是当初那个迂腐、固执的儒生。在江湖里浮沉这段时日,特别是加入东厂后,韩彦结识到不少形形色色人物。对时局究竟如何,早已不是当初天真般看法。
土木之变后,当年追随太宗皇帝纵横草原的京师三大营精锐,早已折损殆尽。
靖难以来的武勋悍将更是十不存一,若非有于少保扶大厦之将倾,中原百姓险些在再历靖康旧事。即便如此,如今的朝廷早已没了深入草原,出长城与蒙古骑兵野战的实力。
两年前,他随苏氏兄妹、常林一行经肃州出关去往天山时,与边关的牧民、百姓打过交道。
边塞苦寒,那里的百姓却绝大都热情、纯朴。韩彦至今仍记巴尔斯大叔他们一家,当听说韩彦一行要出关穿过沙漠时,毫不犹豫的将家中最肥羔羊宰杀,只为送给他们御寒用的羊皮毡子!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