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页(第1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大军宴饮为欢数日,过后皇帝殷赦方才在上书房私下传见殷错。
殷错走到殷赦跟前,跪下磕头。
两人分别日久,平日里殷错回忆起来,也只想到小皇帝尚且还是个稚气犹存的孩童,前几日赐宴之时,远远在龙座上瞧见一眼,看得并不分明,眼下在上书房中定神细看,却见殷赦身量与他齐高,已然是个俊雅的少年天子,然则他容色苍白,脸孔清癯,相貌固然秀气,眉目间却颇有郁结之色,明明是婚燕尔,却无半分春风得意之色,反而只显得形销骨立。
殷错心下顿时不觉伤怀,心道:“这孩子自小心思就重,眼下做了皇帝也没见他半分欢喜。他方才大婚,本应当是大大喜事,怎么却是愀然不乐的模样,难道是不喜欢指婚的妻子?”
他行过礼,殷赦忙即伸手扶起他站直起来,道:“皇叔不必多礼。”
殷错凝视他片刻,低声道:“陛下国事虽然操劳,却也要保重身子。”
殷赦自出生起便受封皇孙,父母待他虽然看重,却也不免严苛,宗室皇亲之中也就殷错向来不以他皇子皇孙的金贵身份为异,待他宽和远较父母更为亲近。眼下殷赦已继任登基,贵为九五之尊,此时听得殷错存眷关切一如往昔,不觉也是悲喜交集,眼眶一红,又叫了一声“皇叔”
,语音间也已颇有哽咽意味。
殷错心下也是一酸,微微一笑,温言道:“边关戎马倥偬,未及恭贺陛下大喜,还请陛下恕罪。”
殷赦听得此言,脸上却颇露苦涩之意,摇了摇头,苦笑道:“朕有什么可喜的,不过是太后多派一双眼睛来盯着朕罢了。”
殷错听得此言,颇感诧异,殷赦却不由得脸显懊恼,似是自悔失言,忙又岔开话头,改为询问收复陇西等战事详情,又问了他与宁且合力共治军屯、番代征防等事宜详情,殷错据实奏告,君臣二人促夜长谈,不见疲惫。
殷错见殷赦年纪虽轻,然则心思缜密,励精图治,于政事上颇为勤勉,大有明君之风,心下大为宽慰,只觉殷赦果然不负自己厚望。
这几年太后谢令光垂帘听政,参预国事,施政甚多,尤重边关兵事,对外之时任命殷错等兵马使屯田自养,将边兵改为募兵,在朝内亦施政颇多,先是大举提拔布衣白身的寒门举子,扶持当世大儒齐靖修复前朝讲学的睢阳书院,数年之间朝廷中枢遍布睢阳学子,故而其时人称睢阳党人。谢令光所重的睢阳党人在朝野极力减免地租矿税,广通商路,得富商助力颇多,以致王公勋亲等世家现已没落不少,心中不懑益胜。
而今殷赦日渐年长,亦也不满太后僭越及打压殷氏旧臣与王族宗亲之举。眼下他虽已大婚亲政,但实则朝中权柄给太后谢令光把持已久,谢令光明面还政幼帝,实则却并不放权,殷赦处理庶务,一切政事仍需向太后请示,奏请太后“恩允”
,无一事可自任。
殷赦虽已有心暗中笼络不少朝臣作为帝党中坚,但如今这些时日来,帝党在朝中仍是处处受阻,与睢阳党人在朝堂之上时常僵持不下,殷赦心下不忿已极,回到后宫之中,御林军的统领是谢令光亲信,内侍的太监总管是谢灵光心腹,甚至连中宫皇后、后宫妃嫔亦无一不是谢氏一族的眷亲、姻亲,当真是教殷赦如坐针毡、寝食难安,可见而今前朝后宫事无巨细,俱在谢令光的股掌之间,殷赦这皇帝可谓是当得形同傀儡,无味之极。
如若说殷赦是懦弱温顺的守成之君倒也罢了,殷赦却是自幼早慧、胸有大略的气性,又岂能一辈子甘居谢令光独揽权柄的傀儡,故而如今殷赦面上虽然对谢令光恭顺如旧,母子之间却早已生出隔阂。而今殷错回京,于帝党而言乃是大大助力,有了殷错拥二十万精锐铁骑的兵权之助,殷赦亦是心下大慰。
殷赦想到此处,望向殷错的目光之中更不免多了几分热切,伸手握住殷错,低声叹息道:“有了皇叔在此,朕也终于得以安生服业,不必成日如履薄冰,坐卧不安。”
殷错闻言却是不禁愕然,说道:“陛下这是何出此言?”
殷赦又是叹了口气,摇头不语,良久方道:“皇叔凯旋而归,当随朕同去太庙,向父皇好好告祭一番。”
殷错听他提及先帝殷镇,心下顿时一凛,说道:“正是如此,臣谨遵圣谕。”
次日一早,殷错与群臣往至殷氏太庙,与皇帝殷赦一同致祭宗庙,撰告飨宗庙及诸祠祭祝文。皇帝亲诣行礼,殷错亦于香案前行三上香礼,望着堂兄殷镇的神牌,想到殷镇一生体弱多病,待自己颇为宽厚,又有提携之恩,却是英年早逝,心下颇有怆然之感,心道:“臣弟现已不负皇兄的厚望,收复故土,皇兄九泉之下得知,也可宽慰。”
殷镇生前亦颇信奉佛法,太庙旁不远之处便是修缮好的国寺,寺额亦是先帝殷镇生前赦赐。众人告祭事毕,皇帝殷赦便只带着几名心腹侍卫,偕同殷错一同到得大雄宝殿去礼佛。
殷赦入得殿内,与殷错各自手持立香,屏退左右,后堂之中便绕步出来几名朝臣与幕僚,过来朝皇帝与殷错行礼,殷错看去,只见正是文华殿臣曲衍、御史冯杜陵等帝党脑,也即还礼。原来殷赦为防备太后在宫中的眼线,便只得传令心腹脑私下齐聚国寺之中商议国事政局。这国寺十分清幽,主持更是殷赦亲自下旨任命,故而眼下国寺便如皇室家庙一般,是殷赦最为安心之处。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