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节(第3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郑太后看着荣烺,荣烺的眼睛里盛着午后细碎阳光,仿佛明白什么,又不明白什么。
良久,荣烺眨了下眼睛,那光便沉入了眼睛里,“可这样好像在做提防?这样还能有肝胆相照的朋友么?”
“你要把臣子当朋友么?”
郑太后问。
“我觉着白大人是很好的人,他当然得能任事,我喜欢这样的人。祖母,我一遇到喜欢的人,就忍不住的想跟他们交谈、想一起做些事情,有时遇到困难的事也会想到他们。”
荣烺说,“我觉着,最好的君臣关系是要带上一点情义的。”
“君臣相得,这里面就有情义。”
荣烺斩钉截铁的说。
郑太后笑了笑,“这很好。”
见祖母说好,荣烺眉眼一弯,也笑了。
第138章
殿下
正文第一三八章
官学一案正式结案。
秦寺卿头上的代字去掉,正式升任正四品大理寺卿。同时,荣晟帝额外赏他三品散秩大臣的虚衔。如此,秦寺卿身上的朱红官服便不必退还,可以继续穿了。
荣烺也看到了历经三十年官学的变化。
最初始完全是为官宦子弟建立的一所书院,招生方式就是朝廷按家族分配名额,贪墨的事情一直存在,只是初时小打小闹,一般就是官学子弟出身好,看不上官学伙食、官学发的东西,管这些事务的官员能从这上头得不少好处。
后来官学改为按成绩录取。
里面能施为的地方便多了。谁没有私心?都有。
只是有人讲体面,有人是半点脸面都不要的。
致命的不是贪墨银子多寡,致命地方在于,官学养成了这种习惯,如陈总督所言,这是一种潜在的规则。陈总督不缺银子,对于官学的银子也没兴趣,但他不能阻碍别人的财路。
这才是最可怕的地方。
官学默认他们是可以从衙门得到一些私人好处的。
这些好处见不得光,却是多年默许的规则。
荣烺合上官学卷宗。
一些行止过分的官员,皆逮捕问罪。
若不严重,可恕的。荣烺也做了宽恕。
虽则荣烺一直是个眼里不大揉沙子的人,可看到官学旧事,还是存了几分恻隐之心,如陈总督,也的确是能臣。
至于赵尚书,荣烺则私心认为罚俸委实在轻,她不信赵尚书对赵夫人所为真就一无所知。
荣烺就悄悄跟她哥说了,“哥你到户部可得小心,赵尚书这人太阴了。”
“别这么说。各人有各人的苦衷,我听闻,赵尚书颇有一点,嗯,惧内。他就算知道,怕也管不了赵太太。”
荣烺一撇嘴,“官学的事不出,他也不惧内。”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