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殿下是对谁的尊称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4节(第2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荣绵眉尖轻蹙,“修城墙是朝廷的事,僧道非朝廷衙门,管他们要银子,这好么?岂不显着朝廷跟他们借似的。赵尚书说,年下银子稍紧,且冬天也不适于修筑城墙,故而明年再论此事。朝廷还未艰难至此,何必跟僧道开口。”

“我看史师傅挺急的,史师傅的意思,是想先把料备起来。”

荣绵不大赞同此事,“回去跟父皇、祖母商议后,你再办这事不迟。”

荣烺试着说服兄长,“哥,你别觉着好像没面子似的。这也没啥,我看和尚道士有钱的很。”

荣绵好笑,“世上有钱的多了,朝廷按理征税,修城墙是朝廷的责任,不能找大户要钱,这成什么了?时久岂不让这些大户小瞧。”

荣烺道,“他敢小瞧咱们?哥,手中握刀,难道怕手中握钱的?”

荣绵大惊,“这叫什么话?”

傍晚光线有些暗淡,林司仪点起壁灯,灯光映着荣绵稚嫩且严肃的面孔,荣绵问荣烺,“难道前朝末帝手中无兵,不照样失了天下?”

JG

“他为何失天下?因为各地反王揭竿而起。咱家为何得天下?因为太、祖爷打败了其他反王,打进帝都城。”

荣烺说。

荣绵正色反问,“难道不是因太、祖仁义用兵,不横征暴敛,爱惜百姓,爱惜天下?”

荣烺说,“打仗没有仁与不仁之说,当年太、祖爷征战,收编战败之兵,这些败兵败将,难道在前朝手里就是不仁义的,在太、祖爷手中便是仁义的?这只是因为他们败了,想活命,就得投降。”

荣烺眼珠微动,可见是在思考,继续说,“仁义治天下,这是应该的。咱们也仁义啊,而且,僧道不纳捐不纳税,他们得省多少银子啊,这也太便宜他们了。”

荣绵奇怪,“僧道不纳捐税么?”

“是啊。”

“你从哪儿知道的?”

“齐师傅给我史书的时讲到的。”

荣烺稍稍告诉兄长,“听说,太、祖爷当年,就得到过僧道的银粮资助。”

“我也读史书,怎么没看到过?”

荣绵不信妹妹的涉猎比他还广。

荣烺说,“太、祖皇帝开国列传中不就有么。太、祖兵至,各地士绅僧道纷纷响应。”

“是有这句,”

荣绵也熟读开国史,“这句怎么了?”

荣烺说,“为什么是士绅僧道纷纷响应,他们是怎么响应的?”

荣绵心中浮起一直答案,试探的说,“捐钱捐粮?”

荣烺点头,“要不,怎么能在史书上写这一笔呢。”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