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那个年代 12(第2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刘海涛扫了一眼她的手腕,吐出一口烟圈:“要多少斤红肠?”
“十斤红肠,如果有茅台酒也来两瓶,没有茅台就要普通的白酒。另外我有一些全国通用的票想兑换成哈市这边的票。”
全国通用的票换成哈市的本土票是划算的,一市斤的全国粮票大约能换1市斤二两甚至三两的哈市粮食票。
你可真会蹬鼻子上脸,刚才说只要红肠而已。刘海涛心底算了算,把烟给掐了,伸出一个手掌对林茜比划道:“有茅台,但你要给这个数。”
五十,行,林茜点头。
“今天太晚了,你明天拿着这两张票,去这条街尽头的百货大楼里买一斤鸡蛋糕和一斤红糖。”
“然后坐公交车去三里桥,找到这个地方,说自己是赵小兰奶奶的外孙侄女。”
刘海涛回到办公桌后面,在一张白纸上写下一个地址,还拿出一张糖票和一张糕点票给她。
“钱准备好,赵奶奶会把东西给你。还有,你一个人背着包去,如果别人问起来,你就说自己是从南方那边过来探亲的。”
“好,我记住了。”
林茜接过把纸和票,收在自己的衣服兜里。
回房间的路上,林茜决定先斩后奏,告诉高筱安自己去百货大楼买点吃的东西带下乡,等把东西拿回来再说清楚。
房间里面有一个小煤炉取暖,高筱安去隔壁房间接了一球烧着的煤,又再里面的知青指导下才把火升起来。
林茜回来的时候就看到高筱安和另外两个扎着辫子的女孩在走廊聊天。
问清对方也是去北疆县公社,只是和她们不同大队后,几个人马上熟络的聊了起来。
这时高筱安说外面冷,提议去房间里坐着聊天,于是那两个女孩子提着她们房间里的煤炉和凳子过来,两个人待在房间里也是冷清,人多热闹。
林茜从包里拿出水果糖,放桌面上让她们吃。
闲聊中得知两个姑娘都来自京市,一个叫迟于圆,一个叫何珍珠。
她们爸妈在纺织厂工作,就住在同一栋楼里,从小到大两人既是好朋友也是同班同学。
迟于圆拿了两个手巴掌大的年糕过来,正架在煤炉上烤着,“我爸听到风声说马上要强制下乡了,每家都要出一个,所以家里就让我们下乡了,谁叫我俩都是家里的大姐。”
何珍珠补充道:“是啊,我妈一开始还和我爸吵架,说他不疼我。后来看到厂长家的儿子都带头下乡了,才急忙帮我准备东西。”
“我们昨天就到了,但是海涛同志说人齐了才能去北疆公社那边,我们这批人应该是今年最后一批知青了。”
“你们怎么会来哈市这边当知青的?”
林茜好奇的问。
“南方不熟悉啊,听说那边湿热。再说我们也习惯了,京市冬天也冷。”
迟于圆把年糕翻了个面。
“而且我家在这边有很多亲戚,北疆县的白山岭大队,我爷爷老家就在那地方,他是当了红军后才留在京市的。”
年糕熟了,糯米的香味在房间慢慢散开。几个人吃完手里的年糕后,约好以后农闲时放假去对方那里玩。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