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昭帝本纪 女尊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八十二章 生变三(第1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景成三十四年的下半年,最忙竟然是礼部。

杨茵刚派人给高丽送了国书,紧接着就得挑使臣和讲学团,这其中好一番权衡择优,忙得脚不点地。送走了使臣随之又要忙着给高丽王进京后安排国宴、行宫,身边伺候的人也要挑选,礼部上上下下焦头烂额。

叶维也没有轻松到哪里去。讲学使团虽然比礼部送国书的使臣晚些出,但也得赶在高丽王离开前赶到王都,时间上并没有宽裕多少。使团的组成可比礼部使臣要繁杂数倍。

幸而如元琦所料,赵归骏对于讲学使团总务官的职位十分感激,前后帮着叶维张罗了不少的事情,这才能及时从京城出,不误时日。

接了国书的高丽王,全然没有给先王上庙号时的“英勇”

,哆嗦着问杨书忱:“杨爱卿,景成姑姑这是何意?”

杨书忱看着她一副上不得台面的模样,心中感叹荣安公主看走了眼,嘴上还是安慰道:“王上莫要慌张,陛下当年与荣安公主感情甚笃,现在公主故去葬在高丽王陵,在皇陵边为他立衣冠冢,只是聊作慰藉罢了。”

高丽王的情绪平静一些:“那,那孤先前……”

杨书忱继续安抚:“陛下最是和善的人,从不会为难小辈。即便是犯了错,也只是带在身边悉心教导罢了。王上若是能得陛下的教导,岂不是更能令民众信服?”

高丽王只是养在王太后膝下的庶女,先王遇刺身亡后,若不是大周力挺,她根本坐不上王座,以致于现在还有朝臣质疑她。倘若是能去大周皇帝身边镀个金,是度过现在困境最好的办法。

“可孤听说,景成姑姑在行宫疗养,已经许久不曾回京了,现在朝中是太女表姐在主持朝政。”

“如此,王上更可以放下心来了。”

杨书忱笑道,“陛下是长辈,还有可能责罚于王上,太女与王上乃是平辈,姐姐教导妹妹,岂有责罚之理?”

高丽王的担忧真的被安抚下来,高高兴兴地准备入京事宜。

景成三十四年十一月三日,高丽王扶荣安公主衣冠柩入京。景成帝仍在温泉行宫,大小事宜皆是元琦安排。

高丽王甫一入京,便受到了最高规格的待遇。元琦亲自在城门处迎接,先拜过荣安公主的棺椁,回宫的路上一路和高丽王谈笑。等到了宫门处,二人已经似亲姐妹般无间了。

“载玟妹妹且去梳洗更衣,晚间有为妹妹接风的宴席。”

高丽王同元琦拜别:“多谢太女姐姐,载玟先告退了。”

宴席之上,太女与高丽王相谈甚欢,甚至将近来宫中最得宠的一对乐伎赐予她。

尔后几日,太女一反往日的勤政,陪着高丽王在京中四处游玩。直到旬休时,二人一同前往温泉行宫,拜谒景成帝。

按礼,高丽王入京后第一时间应当前往行宫觐见,但景成帝着人传来口谕,言称自己休养中不便接见,只让高丽王在京中多走动走动。这就一直拖到了旬休之日的例行请安之时。

这个名义上的“景成姑姑”

,高丽王多是从荣安公主和长姐口中听说,未曾见过,心中还是颇有畏惧。待到了行宫,见到了亲善随和的本尊之后,便放下了心。

“载玟,这几日便留在行宫陪陪朕如何?朕与荣安多年未见,不料竟是再也没有相见之日了。如今朕也垂垂老矣,想来只有泉下相见了。”

高丽王本是不愿,京城之中新奇物什甚多,这几日只走马观花看了一遍,还不曾细细赏玩,便要被拘在这行宫之中长辈身边。但景成帝如此一说,也只能按下性子,留在这里。

好在元琦答应她时常送些玩意过来给她解闷,早些寻个由头接她回去,这才作罢。

让人领高丽王去安置,殿中只剩下元琦和景成帝。

“这是打算要对高丽动手了?”

景成帝笑问。

元琦答道:“母皇在高丽布局多年,儿臣只不过是抓住了这个契机。”

景成帝显然对她这一手并没有什么异议:“使团你用了赵归骏?”

对于赵家的态度,也是景成帝希望看见的,现在也不过是多问一句。

“和载玟前后到的消息,赵归骏和忠毅、裕丰已经开始全面接掌高丽朝政,有赖于母皇和荣安舅舅,目前一切顺利。”

“给载玟延请的大儒是哪位?”

元琦脸上闪过一丝促狭:“是方典。儿臣回宫后便派人送她过来,载玟虽然在此陪伴母皇,但课业也不能落下。”

景成帝一脸无奈:“你把方典送过来,不仅是载玟,连朕都要头疼了。”

方典出身陵山方氏,这一家在御史台和翰林院出过不少名臣学士。只因方氏家风极正,恪守礼节,对于上位者的逾礼之处,也是直言进谏,打不得骂不得更杀不得,连皇帝都得避让三分。

“方家不仅是礼节,在才学上也是大周无人能及,连赵家都要逊色一筹,让她给载玟讲讲学问,也是母皇作为姑姑,儿臣作为表姐,对载玟的殷殷期盼,任谁也挑不出错处来。”

母女二人对视,皆是一笑。

刚刚安顿好高丽王,百济也送来国书,百济王将携王后静安公主,于新年之际,前来朝见。同时,请立王后嫡长女为世女,并将她留在京城,学习中原文化。

“这可是热闹了。”

元琦笑道,“新罗灭国,只剩高丽和百济相争。大周本就和高丽更亲近,现在大周使团去往高丽,高丽王留在京城,百济王生恐高丽和大周联手,这便要将世女送进大周来。但,这点诚意可不够啊。”

杨茵刚刚歇下一会儿,百济的国书一送来,礼部又要忙起来了:“臣这就起草文书,责令……”

“那倒是不必,”

元琦打断她的话,“百济王世女留在京城,过个几年,百济王可就没什么用处了。”

届时,百济王世女便如同波斯王孙一般,成为了元琦手中的筹码。

杨茵立即心领神会:“臣明白。”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