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离家 二 下(第2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济南惨案,国民革命军百般忍让,换来了日本人入城,血腥屠杀军民一万一千余人的悲惨结局。过后政府居然连让日军道歉的勇气都没有,以一句“误会”
草草收场。
九一八事变,十六万东北留守军被不到两万小日本儿追着屁股打,半年不到丢失东北全境。张副司令事后虽然谢罪下野,可没多久,就又官复原职。
长城抗战那会儿,二十九军的大刀片子倒是砍下了不少小鬼子的头颅。可架委员长身边有奸臣啊,二十九军还在前头跟鬼子拼着命呢,何应钦在后头已经跟日本人开始眉来眼去了。结果二十九军一万八千将士的血,只换来一张塘沽协定。鬼子的膏药旗,直接插到了密云、怀柔。不仅将热河、察哈尔悉数割走,还把河北东部卷走了一大半儿。
作为升斗小民,大伙站得低,看得近。看不懂中央政府忍辱负重的大战略,可政府军打不过日本人的事实,却是越来越清楚。所以无论二十九军的大刀片子磨得有多锋利,如果他们抵抗到底的话,等待着这支军队的,肯定是死路一条。
所以,既然铁路已经断了,战火马上就有烧起来的危险。大伙还是放聪明点儿,想办法掉头回家吧!国家大事,自然有蒋委员长。宋主席,,韩主席这种大人物操心,升斗小民操心不起,也伤心不起。
可周围的歌声,却让已经做好了选择的旅人,迟迟无法移动脚步。那些年青的娃娃们,就像不知道累,不知道怕一般,还在唱,把已经将大伙耳朵磨出茧子来的歌,一遍又一遍地重复,他们要干什么?他们到底图的是什么?他们莫非真的还没有猜知道,北平此刻已经是龙潭虎穴了么?他们可都是读书人,最最聪明的读书种子!
傍晚的阳光已经开始黄,柔柔地照在张松龄等人的脸上,将他们脸上的软毛照得晶莹透亮。现在的曲目是《还我河山》,一大合唱,慷慨激越,正和他的口味,所以他唱得非常投入。
“旗正飘飘,马正萧萧,枪在肩,刀在腰,
热血似狂潮,好男儿报国在今朝。
快奋起,莫作老病夫;快团结,莫贻散沙嘲…… ”
临时用粉笔画出的舞台上,每一张面孔都非常年青。年青到了连自家身上的稚气都掩盖不主动的地步。但他们却对此浑然不觉,只管大声的唱,尽情的唱,一遍又一遍,一又一,如同子规啼血。
“国亡家破,祸在眉梢,
要生存,须把头颅抛!
戴天仇怎不报?不杀敌人恨不消……”
(注2)
想着这一张张年青的面孔,用不了多久就会沾满硝烟与血污,就会被黄土所埋葬。正准备离去的旅客们,心脏突然如同被拨了一下,酸酸的,痛痛的,直入骨髓。
的确,大伙这些的现实,令大伙失望,令大伙绝望,令大伙的心脏早已经麻木。但此时此刻,即便是对时局再绝望的人,也没有勇气,去讥笑学生们的幼稚。几乎不约而同,旅客们又将议论的嗓门主动降了下去。有人提着行李,匆匆于舞台前走过,逃命般,再也不敢回头。
大多数旅客,则再度打开钱包,将里边为数不多的各种票子,抽出一部分来,默默地放进舞台面前的募捐箱中。
“谢谢,谢谢……”
负责报幕的韩秋与柳晶红着眼睛,不断向大伙鞠躬。刚刚捐完了钱的旅人,却不肯受她们的礼,走开几步,冲着舞台,深深俯!
大伙没勇气跟他们共赴国难,至少应该笑着为少年们送行吧。有人偷偷抹去眼角的泪,一边向外走,一边用双手击打刚刚学会的节拍。
更多人,选择了低声附和:
“国亡家破,祸在眉梢,
挽沉沦,全仗吾同胞
戴天仇怎不报?不杀敌人恨不消……”
(注2)
注1:松花江上。此歌诞生于1936年底,很快红遍全国。对抗战期间凝聚民心,起到了极其重大的作用。
注2:电影,还我河山主题曲,创作于1932年。据传曾经被学生军当做军歌。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