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七十年代双职工家庭晋江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6章 这回是真生气了(第2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杨风觉得暖暖的,这家伙搁这儿给他找场子呢,虽然从理智考虑没必要,但情感上十分感谢。

郑凤娇也没想到是这样,一下子下不来台,不尴不尬说了句:“嗷,那还不错。”

唉,这场面还得自己圆回来,杨风笑着说:“工作就是一点点进步的嘛,现在已经有一个好的开端了,希望以后能得到大家更多的认可。”

在郑凤娇这儿耽误了一会儿功夫,后面罗芳就带着几人快快地走完,她问题又密又快,家属还以为怎么了,都不怎么敢说话了。

杨风也问了,大部分人还是愿意花钱买一块五的背心的,五块钱的小孩套装的。现在的一尺布七八毛,供销社的背心都要两块钱,更不用说衬衫之类的了。

衣服比布贵的情况下,大家还是更愿意买布自己做,整个机械厂也就五户人家有缝纫机,两台是厂里这几年抽的票,还有三台是人家自己买的带来的。

工人的那两台经常被邻里邻居借,一天从早到晚家里都有来人,借的人不好意思,有缝纫机的人更烦。

她这么一问,大家还以为供销社要降价呢,都激动得不行,只能跟人解释走访一下大家的需求。

一说需求吧,七嘴八舌的要什么的都有,觉得供销社东西少的,觉得干什么都不方便的,想多去县里几次的……

杨风回去以后在本子上统计了一下,现对她们这个部门意见大的还不少,可她记得刚来的时候是跟着管委会去收集意见改进的,按理来说应该是管委会管这些事,汇总起来交给她们这边才合理。

所以事实应该是,上面要求整个机械厂建设成一个完整的小社会,但是生产压力更大,厂里的领导大多把重心放在生产需求上,既能与其他机构合作又能干出成绩,厂里的事儿又多又乱,人手又不够,成天还遭受批评。

像郑凤娇这样要求高身份也高的人就很不满意。

现在这个又苦又累又不好干出成绩的事儿就压在她头上了。

她就是一个摆在面上的身份,告诉大家我们是重视家属们的需求的,也派人解决了,所以给家属们找一个出口。

而事实上厂里领导也不觉得这个工作真能做出什么花儿来,所以给杨风留下五千资金,就不重视她这边了。

让杨风感到濒临绝境的是如果她不主动汇报,不主动做出成绩,那后面也不会有什么机会了,出刀时第一个挨刀的就是她。

而现在她们已经慢节奏地过了大半个月了。

办公室静得松生空谷,虽然杨风一言不,但俩人莫名感觉到了扑面而来的火浪,从家属区出来到现在一句话都没有!

“过来开会。”

语气听不出喜怒。

但是两人都麻溜地提着椅子带着纸笔坐到杨风对面。

“都说说吧,今天有什么想法?”

李谈生和何其正对视一眼,李谈生咳嗽一声:“我先说吧,之前没有感觉到咱们组织处的任务这么重大,家属们提了很多要求我们都很难实现,比如说电影放映机,照相馆成本也太高了。”

何其正听李谈生说完也说:“这些都是后来提出的要求,以前房子都没几间,都说房子盖大点就行了,能住人就好,现在房子盖好了,要求越来越多,越来越难实现了。”

杨风听他这意思是全然明白他们组织部的存在是个什么概念,这会儿不情不愿不满意的,当时给她解释工作的时候怎么模棱两可的。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