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回到古代做皇商谁是攻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4节(第1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门内老管家激动的带着下人给老爷夫人磕头,王涣之扶起老管家,眼里已经泛起泪花,关切的询问对方的身体,又打量府里的下人,除了老管家之外,没再见熟悉的面孔,到底,还是不一样了。

王夫人一直收丫头扶着,站在一旁,比起上次来出入靠轮椅,显然身子骨好了不少,却也不能久站,只是今天这样的场合,她必须要站着。王修晋走到母亲的身旁,接替丫头,扶着母亲,王夫人轻轻的拍了拍儿子的手,对李菻善点了点头。

王涣之到了京城的事,就跟长了翅膀似的,不到半刻上上下下就都知道了。在王大人还缅怀过去时,皇上身边的亲随匆匆出了宫,赶往王家招王大人入宫觐见。王涣之匆忙的换了官服,便随亲随进宫了。待王涣之离开后,李菻善才松了口气,他觉得岳父好给接近。

王修晋陪了母亲一会儿,便要去铺子里,之前他在铺子里的事还没弄完。李菻善立刻起身要送王修晋过去,王智渊抱着小叔的腿也要跟着去,王夫人拉着长孙,“一路颠簸,当在家里休息。”

王智渊不敢反抗祖母,只能眼巴巴的看着小叔。王修晋确实不便带着侄子去铺里,只能许诺晚上给他带点心。出了门,便吩咐仆人去一趟饭馆,让刘姐晚上回府,明日饭馆歇业一天,便是不能宴请宾朋,也要一家人聚聚。

回了铺子的王修晋不知,家里的门房接贴子都快接到手软,春、宋两家的夫人则直接派身边的大丫头过来,送上的不是贴子是,而是一些礼物,像是布料,香薰之类的物品。王琇芸如今在婆家的日子更是不得了,本就有婆婆疼着,夫君宠着,又有儿子傍身,自己被皇上收为义女,虽不怎么进宫,可每年都会收到皇上的封赏,已然让婆家的人只能仗辈份拿捏她,她到底与正儿八经的皇室公主不同。

如今可就不一样了,父亲回京赴任,正一品的官员,便是公公也只是二品,她的地位立刻变得不同,以前看她总会说些捻酸话的几房小姐,见到她就跟耗子见了猫似的,便是以前看她不顺眼的奶奶婆婆,现在她去问安,也都是笑脸相迎,谁若是开口说些不着调的话,奶奶婆婆立刻家法送上,定不让她受一丝的委屈。想想以前的待遇,再比比现在,就算是奶奶婆婆再怎么刻意的讨好,她仍觉得厌恶。

宋夫人冷眼瞧着一大家子折腾,对媳妇并没有因为一些人态度上的转变而心软,很是满意。宋夫人借着这股东风,非常利落的收拾了把手伸得太长的人。

春家二房更是意外,他们之前只是想着和王修晋交好,在商业里互惠互利,万万没想到,亲家以这么高的姿态进了京。春家不愿意与官员有太多的牵扯,那是因为怕给四皇子添麻烦,王修晋与四皇子交好,四皇子近年来一直以正直示人,亲家又是清廉闻名,听说当初被免官的时候,大宅里最贵的就是书,便是手里握着的几家铺子,还都是皇上赏的,和那些成箱往出抬银子的官员相比,王大人不是一般的清廉。只要四皇子不长歪,王大人必是会支持四皇子,他们与王家走得近些也没什么,他们又图王家的势。

别看王夫人在村里住了几年,对京城里的大事小事,虽不是门清,却也很快便捋顺。对送来的拜贴,王夫人只收到都察院里左右都察史的,其他人的全都拒了,拒绝的理由是,老爷进宫了,不知何时归。非常正当的理由,便是左右都察史派来的人,也得了这个消息。

两位都察史互相看了一眼,以前两人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很是不对付,现如今天子直接任命一位大夫,他们也没了不对付的心思。此时,两人起了同一个念头,以后怕是不得闲。

第164章

进宫的王涣之在宫里呆了整整一晚,第二天直接上朝,位列第三顺位,与武将第一顺位的李老将军还是差了些。朝堂上,皇上一连颁布了三项举措,都于都察院无关,让朝中众臣甚是疑惑,一直等到朝堂散了,也没见在王涣之有出列提议什么事,可在宫门口和王家门口守着的小斯均未见王涣之出宫,王涣之在宫里和皇上谈了什么?没有人会往歪了想,若真抓住个现形倒还好,只是凭猜测臆想出来,无影的事,扣到王涣之的头上,那么就等着被王涣之不带一个脏字的喷死吧!

散了朝,王涣之并没去都察院,也没有回家,而是直接去了儿子建的新楼,去寻那里的先生,即是日为专门朝廷做事,自然要和儿子的这边断开。从宫里出来,王涣之便见到在外面候着的仆人,让他去寻小儿子到新楼一趟。到了新楼,王涣之没有出声,而是在一二楼转了一圈,一楼是二十几名查账的人员做事和学习的地方,此时无人在。刚上二楼便听到朗朗读书声,许是做久了先生,王涣之走过去步子迈得很大,看着大小不一有男有女的孩子,在房间里摇头晃脑背书,王涣之驻足,没有出声打扰。

王修晋匆匆赶来,便瞧着父亲站在教室外,往里看。听着背书的声,王修晋自然放轻了步子,走到父亲身边也没有出声,只是在父亲身边站立,直到父亲发现他到了。

“此举不措,若是商贾都能为做工的伙计开办学堂,大梁必国昌民富。”

等背书的声音停下,王涣之才开了口,“此举当推广。”

王涣之转身,招小儿子跟上他的脚步,“找个能说话的地方,我有些事要与你谈。”

王修晋忙把父亲引到一楼的一间屋中,这间屋是专门用来谈论的会议室,王涣之看着房间的名觉得有趣,问儿子为何意,王修晋回顾名思义。王涣之愣了一瞬随即大笑,笑过之后,便开始谈正事。对朝廷查账与他这里的分开,王修晋非常赞成,至于有多少人同意调到都察院,王修晋只能说,如不是强制性的,去教书也许会有人去,但若是去那边做工,怕是不会有人同意。

想起儿子进过这些人之前的身份,倒也理解他们为何不愿意去,他也不强求,但教书授业者不可为庸才,且到年底前必须培养出一批能够完成查账之职的人员。

“父亲可招到人了?”

只要有人,年底前培养出来的能查账的不是难事,就怕没人,就算过去授业的人水平再高也无用。

“从翰林,科举抽掉人员,到时你也跟着去,为父相信你看人的眼光。”

看人这方面,王涣之对小儿子非常的肯定。王修晋也没矫情,点头同意,能帮上父亲,自是不会拒绝。

王涣之又向儿子请教一些关于查账的事,他不觉得向儿子请教学问有何不对,只要有才学之人,不论学问大小,不问年纪,不分辈份,均可为师。王修晋非常认真的为父亲讲解,讲到口述不清时,便会取来笔纸,为父亲列出表格,立即一目了然。王涣之不得不承认此举简便,不论会不会看账者,都能把盈亏看得清明。“只是,若非此账本当如何查账,还有如何计税赋。”

“即是账本,收支就会有记载,列出表格,一笔一笔的计入,就是麻烦了些,需要的人员和时间长了些,却可保证能清算清楚,地方税赋与朝廷颁布的可分成两种,一为地,一为国,有记录可寻,便不难,怕就怕没了记录。”

“地方的税赋倒不难查,要涨还是降,都需上报一级,待同意后才可执行,每年也会以折子的方式递到京城。怕就怕不上报者。”

王涣之叹了口气。

王修晋不接话,大梁疆域太大,总会有黑暗的地方,这不是他可以左右的事。王修晋又培着父亲讲了一会儿,然后请父亲回家用午膳,今日刘姐准备了些吃食,虽不请宾朋,一家人总得一起吃顿饭,而且他也看出父亲的疲惫。

王涣之点了点头,他确实是累了,一夜未眠,接着又是朝会,然后便一直在这里听着儿子讲了这么久,“老了,不如从前了。”

“父亲万不能这么讲。”

听着父亲的话,王修晋没由得一阵心酸,以前不会觉得父亲变老的问题,现在听到父亲讲,又发现父亲头发上有了银丝,心里便更觉得堵得慌。

“人终有一老,有什么不能讲的。”

王涣之淡然,拍了拍儿子伸出来的手,“走回去吃饭,听说刘姐把饭馆经营的不错,为父倒要好好尝尝,与以前她做的菜有何不同。”

李菻善昨儿回家后,十分的纠结,两家不是已经订了亲吗?为何岳父大人对他的态度,似乎很不待见?晚上辗转难眠,一大清晨就想岳家好好表现一番,哪想到了岳家,除了回娘家的王家小姐和王夫人在外,岳父大人和王修晋都不在,便是王家的长孙王智渊,也带着仆人去了春家,拜访外家。李菻善只是向王夫人问安后,就离开了,实在是他不知道如何与妇人相处。

王夫人倒是对李菻善印象不错,在他离开前邀请若是中午有时间就过来一起吃饭。王琇芸并没在娘家呆多久,婆家的事倒不用她操心,婆婆最近正在把宋家产业转到夫婿和小叔的名下,用婆婆的话讲,宋家东西,怎能便宜了外人。王琇芸要去忙的是属于自己的铺子,自从有了属于自己的营生,王琇芸觉得干劲十足,整个人透着股爽利,也结交了不少闺中密友,当然什么人值得深交,什么人只能泛泛之交,她也会问询婆婆的意见。

午膳时,李菻善赶了过来,一同过来的还有宋弘毅和王琇芸。王涣之对李菻善仍没什么好脸色,却也会留三分颜面,便是如此,也让李菻善心里松了口气,昨儿晚上,他一宿都没睡好,就怕岳父大人后悔订亲。

午膳过后,王涣之便去了都察院的衙门,宋弘毅送夫人回府,而李菻善则陪王修晋去春家接王智渊。王夫人也没闲着,挑选一些得体的东西,给春、宋两家回礼,劳烦老管家跑一趟。

王智渊在春家并未觉得不适,这位名义上的外婆比之前那个,更让人亲近,而且也不会说挑拔他和小叔感情的话,更不会说什么王家以后都是他的。这个外婆开口闭口都是问他喜欢吃什么,喜欢读什么书,娘在王村好不好,爹在衙门累不累等等,都是关心人的话,让人听着心里热热的。见到舅舅,舅娘,还有哥哥姐姐弟弟妹妹,也不见有厌恶的样子,若说大人会装样子,年岁大些的孩子也能装装,但比他还小的弟弟妹妹,便是装,也不会装全套,他们从头到尾表现的喜欢是做不得假的。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