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九章 二宫之争(第3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作为年近七十的老人,孙权明白自己的一时昏庸造成了朝堂混乱不堪的地步,可毕竟一代大帝,与曹操、刘备鼎足而三的不世之雄,并没有完全的是非不分。
如今的补救之法,已不是立谁为太子的问题。
孙权手抚长须,暗自想到“朕若是依照古制,立孙和为帝,则必杀了孙霸,太子党必对鲁王党群起而攻之,若是废黜孙和,改立孙霸,鲁王党占了上风也会对太子党痛下杀手,这是不可避免的。”
七年来的风起云涌,让孙权明白二宫之争已经到了不死不休的地步,不管是太子还是鲁王继位,结局都是以群臣乱斗,吴国国力倒退为结局。
孙权目前惟一的念头,便是破解这个僵局,而核心就在于孙和跟孙霸,喃喃自语道“惟有废黜孙和,赐死孙霸,才不会导致国力倒退。现在不是谁为帝更好的问题,而是如何避免损耗国力,朕当初一念之差,对孙霸多有恩宠,实是一时昏庸,如今却害了他们二人。”
这些年来,吴国的国力本身就在走下坡路,又因为二宫之争,群臣裂为两派,互争长短。
民间也是怨声载道,为缓解开支用度,吴国的货币也是一天比一天不值钱,从大泉五百贬值到了大泉当千,而二十万吴军的大举出征,军费更是一个天文数字。
孙权有种想铸大泉五千的想法,若是公孙修听到他此时的想法,肯定要高呼一声“津巴布韦”
或者“金圆券”
了。
总而言之,孙权已准备废孙和、杀孙霸,另立第七子孙亮为太子。
惟一让孙权头痛的是,孙亮今年不过六岁,自己又已年近古稀,也不知能否等到孙亮长大成人再进行皇位的传承。
“若是等不到亮儿长大,朕便驾崩了,群臣托孤者若无孔明的德行,只怕又是魏国故事。”
孙权幽幽一叹,想到自己十八岁那年从兄长孙策手中接过父兄的基业,而孙策也是十八岁便称霸江东。如此一想,心中不免徒增了几分傲气“我孙家儿郎,自幼聪慧过人,亮儿年纪虽幼,可只要再给他几年光景便是大人。天若假朕数年之寿,必能等到那一日。唯一难解的是太子跟鲁王要早日铲除,以正朝纲。”
——
合肥被吴军攻陷的消息,自然也迅传遍了天下,远在昌城的燕国群雄也得知此事。
“合肥啊合肥,孙权死也瞑目了吧?如今合肥易主,魏国已失去了一块能迅顺流而下,直击吴国建邺的跳板。”
公孙修看了几眼书信,便把他交到了邓艾的手里。
邓艾面带微笑道“是啊,诸葛恪攻下合肥,对吴国而言便是如虎添翼。现在西蜀的姜维在桃西大捷,斩杀数万魏军,威震关中。此二人一南一西,皆完成了壮举。”
说到这里,杨祚横插一嘴道“蜀吴二国有所树威,咱们燕国则有大将军啊,您这以火攻破敌,杀得司马懿仓皇出逃,也足以名留青史了。”
邓艾谦虚一笑,摇头道“杨将军过奖了,我只是拾得王上的牙慧罢了。”
燕国诸将自从逐走了司马懿,乐得一番清闲,每日都小聚饮酒,谈论天下大事。
公孙修听到了蜀汉跟吴国同时传来的捷报,心中甚喜,一连六杯黄酒下肚,气色明显红润了许多,打趣道“恐怕这个时候,司马氏一家已经在抓耳挠腮了。”
邓艾微笑道“是啊,姜维威胁陇右,长安百姓一日数惊;吴国虎踞合肥,攻取寿春不过迟尺之间,若是再让吴国攻下淮南,与魏国以淮河为界,南方的形势又将大变。”
对此,众人的意见倒是得到了统一。
魏国虽与吴国划江而治,看似天险的长江实则处处是漏洞,毕竟长江防线过于绵长,导致实力有限的吴国在防守上不可能面面俱到。
而吴国夺下了合肥,再对淮南进军,就能把吴国的防线推进至淮河一带。
即使魏国南下灭吴,也会被河网、湖泊密布的淮河阻拦,就算魏国攻破了淮河防线,吴国也有充足的时间跟精力在长江构筑防线。
这就是守江必守淮的由来。
公孙修想到王凌的淮军,笑道“就盼王凌能否在淮南跟司马师决出胜负了,他们双方也是实力较为悬殊的一方。孤坐等天时,司马懿只要一撤军,整个幽州瞬间便划归大燕。”
喜欢三国新势力辽东我称王请大家收藏三国新势力辽东我称王本站更新度全网最快。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