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大明风华原创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7章 亲耕大典(第2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以往的亲耕大典会有农夫一些农夫协助,一人牵引耕牛,一人在皇帝身旁指导耕地的深度和度,另外一人沿途播种并告知谷物的名称,但这一次皇帝的身边只站着一个人,粟福。

除了朱高燧以外,粟福是最了解拖拉机的人,做了一辈子铁匠如今站在皇帝身边,这是他们粟家几代人最高光的时候。

拖拉机操作并不难,在粟福的指导下朱棣一开始还有些生涩,之后就能运之如臂。

往常的亲耕大典种的是五谷,而这一次种的是海外良种土豆。

把土豆上有芽眼的地方切下,前面耕田,后面的人将土豆块埋入土中。

“这拖拉机耕地的度远胜牛耕,老三说的没错,这就是我大明第一祥瑞,但就这样的宝贝有人还反对,还烧了我的营造局。”

朱棣心情不错,这看似有意无意间的一句话在群臣中却引起了不一样的反应,甚至不少人神情凝重,这是在表达对一些人的不满。

亲耕要耕三趟,第一趟代表着天、第二趟代表地,第三趟代表自己,但皇帝或许是惊叹于这拖拉机的神奇,连着耕了四趟才罢休。

今年的天气比起往年要更热一些,皇帝耕完四趟后就坐在凉棚下品茶。

亲耕大典的皇郊,除了皇帝亲田外自然也有百官亲田,皇帝做了表率自然就轮到了百官。

这些往日里高高在上的人换下了官服,穿上了南京城普通百姓的衣服。

“王爷!”

府上的管家廖忠早就为朱高燧准备好了一身葛衣,看到太子爷和汉王都换上他才不情不愿的更衣。

遍数历代王朝,治国水平暂且不说,若论种地水平,在朱元璋的带领下,明初群臣绝对以碾压式的优势排在第一。

皇郊周围聚拢了成百上千的南京城百姓前来围观,此时在田地里抡着锄头的文武百官比起街头猴戏还要吸引人,毕竟一年只能看一次。

太子爷,汉王爷,赵王爷他们哥儿仨是正儿八经的一字亲王,千金之子坐不垂堂,何况是下地干活。

按照朱高燧自己的想法,假模假式的干就行了,但让他意外的是老大和老二居然做的有模有样。

老二是战场悍将本就魁梧有力,动作利落,每一锄头都下的很深。

太子爷有些肥胖未久就满头大汗,但却并未歇息,而是卷起袖子,在手上呸了两口搓开又握住了锄头,比起正儿八经的农户还要农户。

“老大,你这哪里学的。”

朱高燧惊讶的问道。

“在北平的时候当过一阵子督农官,哪里的老人跟我说这么做能避免手上磨起血泡。”

朱高燧不由自主的抬起了大拇指,对于老大是出自真心的佩服,毕竟这位是高祖皇帝亲封的世子,成祖皇帝封的太子,真正含着金汤匙出身的。

“论起农事,咱们三个就你最不懂。”

老大说道。

“不止是农事,老头子到现在都觉得你除了脑子活泛以外,其他方面都要被老娘惯成废物了。”

老二停下了手里的活,倚着锄头笑道。

朱元璋生怕自己的儿子娇生惯养,因此立下了祖训,但凡是皇室子弟出行,四十里内一半乘车一半得靠脚力。

他老子朱棣更是有样学样,因此老大老二自幼吃过不少苦头,但唯独他是一个例外。

朱高燧有些不好意思的挠着头,毕竟天下爹娘爱小的,多宠溺一番也在情理之中。

随着日头高升天气也越来越热,一些上了年纪的老臣难免干一会儿歇一阵,但谁也不敢找人来替。

这已经不单单是亲耕大典了,更是向皇帝表忠心的时候,一些掉了牙的老臣都把锄头轮冒烟了也不敢和一口水。

“那老家伙谁啊,有六十了吧,怎么比起二哥还厉害?”

朱高燧问道。

“不要被他现在的忠厚蒙蔽,老家伙把自己的钱暗地里贷给商户和百姓收羊羔利,死在他手上的人可多了,收刮了那么多民脂民膏现在想出力讨好。”

太子爷想来仁厚不主张杀人,可此刻也只是冷哼了一声。

“名字你就别问了,以后也不会在见到他了。”

喜欢大明风华从蒸汽机开始请大家收藏大明风华从蒸汽机开始本站更新度全网最快。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