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节(第3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四爷把手里的书倒扣在案几上,“倒也谈不上兴趣。”
这便把之前路遇张诚的事跟萧歆说了,“当时不过是随口说说,没想到他还当真了。”
萧歆反倒是兴致勃勃,“什么园子呢,要不爷也带我去瞧瞧呗。”
虽说城外有很多园子,但萧歆直觉应该会是圆明园。
四爷也是难得见还有福晋感兴趣的,这便道:“名字还没定,不过离着畅春园不远。”
想想这会儿也还没主,索性就让人去简单准备一下,竟是真的要带萧歆一起出门。
这出门可不比进宫,又是去的在建工地,肯定是有诸多不便。譬如工地上打膀子的工人就必须事先清场,要不冲撞了福晋,铁定是吃罪不起的。
然而这个担心显然是多余的,张诚虽然汉话说不太好,这中原礼仪还是颇有了解。之所以会今天来请四爷,就是算好了四爷在家,而工地里的工人也都放假了。
是以萧歆穿上便服,戴上帷帽就跟着四爷往城外去了。
四爷同张诚一路骑马出城,倒是难得聊的投契。等到了园子的时候,两人反倒没什么心思参观介绍,走马观花似的,张诚只一个劲儿的说着外国种种,四爷听的认真,间或问上两句。
萧歆也不去打扰他们,顾自走走停停,慢慢看。
要说规模,这个时期初建的园子并不是很大,因为不能比旁边的御园畅春园大。但也不能以此判断是否圆明园。后世的遗址虽然比此处大多了,那也都是经过一次次扩建得来的,并不是一开始就那么大规模。
不过就这个园子的规划以及现有的布局来看,萧歆却是喜欢的。
亭台楼阁也就那样了,翻来覆去的还不就是有山有水有景,山水景致错落有致,花草树木别样生辉。
她看中的是建筑群之间的间距,不像城内的府邸,一进挨着一进,拥挤压抑不说,高高的围墙活像是牢笼。
这里的景致大多采用的是对景,障景,借景,透景的手法完成。前后各有一个湖,小桥流水贯穿整个园子,光水景就占去了园子的大半面积,仿佛到了江南水乡。
随便攀上一处石山就可以轻松看到园子外的景色,比起繁华的主城,多了一份宁静和自然。
这样想着,萧歆不免朝不远处的四爷看去,想必他也喜欢这样的生活环境。
四爷正和张诚聊的起兴,倒是没注意看福晋。还问张诚:“依张大人的意思,如今的外国可是遍地黄金了。”
心里却觉得这个洋人是在故意吹嘘西方国家如何强大。
张诚说:“政务上的事我不太了解。如果有机会,一定请四贝勒带着你的福晋去我的家乡看看,我们那里已经开始使用蒸汽机代替手工劳作。在我来东方之前,蒸汽火车也已经下轨运行。”
张诚比划着说,“就比方从京城去江南,不论舟车,十天半个月都是正常的,而如果乘坐火车,三四天就可以到达。”
四爷的脑子里就开始想象,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铁皮壳子既能载人,又舒适不颠簸,而且速度还比跑马快?
四爷不禁要深思起来,难道真的是因为大清闭塞久了,外面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却不得而知?
而当初之所以闭关,也不完全是因为对台,主要还有倭寇。加上大清的海岸线绵长,养再多的水军也防范不过来,这才索性海禁闭关。
要说海上通商古来有之,就最近的明朝在最繁荣昌盛的时候也是派人下过西洋。就是再往前追溯,海上丝路一点不比路上丝路带来的收益差,甚至可以说是整个江南的赋税跟开关通商比起来都不值一提。
再加上张诚说的那个可以代替人力劳作的蒸汽机,四爷不敢想象,这话听起来像危言耸听,可如果都是真的,农业就不是百姓唯一的出路了!这样一来,国富民强就不仅仅是一个蓝图,一个想望。
可是,皇上难道就没听说这些吗?
夜里,萧歆听四爷说了白天在园子里的事,整个人就从床上坐了起来。
“你也觉得张诚这话可信。”
四爷不怪福晋一惊一乍,跟着坐了起来,还随手拿起自己的外衣披在了福晋身上。
萧歆心说这何止是可信啊,这要是真的开关通商简直就是利国利民,造福百姓。大清为什么完蛋,还不就是在这个时期的闭关锁国导致经济大衰退,而西方革命后更是把大清甩出几条街,要不后来又怎么被虐的这么惨,什么丧权辱国割地赔款,想想都是一口老血。
四爷见萧歆激动,握住她的手紧了紧,“就是想要成事,没那么简单。”
文官先不说,水军衙门都闲置了多少年了。这反对的声音可想只多不少。而且这一站出来,又不知道会得罪多少人。
萧歆想了想,“爷要是硬着来,那肯定不行。咱们何不先说服皇上派亲信去西方,不都说眼见为实,到时候再带一些有说服力的东西回来,就算爷不提,相信皇上自己也会按捺不住。”
四爷抿了抿嘴,这何尝不是一个办法,不过这个契机却是要把握好才行。
萧歆见四爷不说话了,就知道他开始盘算了,便也不打扰他,去外头吩咐人上两碗扣碗酪来。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