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尸案调查科谁是内鬼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节(第2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小说”

在新华字典上是这样解释的:“它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

字面上的意思再好理解不过,既然一本书被人们称为“小说”

,那它从根本上最起码要能折射出社会生活的某个方面。而作为刑侦类小说,它的立足点至少要尊重警察的实际工作。在我读过的刑侦小说中,很多名家都热衷于“大案”

的描写,“大案”

确实可以给人带来很强的感官冲击,但真正的“大案”

素材又有多少?

从我2008年上班至今,在刑侦一线已经摸爬滚打了八年多,经我的手处理的案件最少也有几千件,但是“连环杀人”

“变态杀人”

可以说是屈指可数,在这个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如果这样的案件在某地发生,估计在一夜之间便可以传遍全国,一旦有这样的“大案”

发生,那肯定是全警联动实施抓捕。

凡是参与过办案的侦查员都知道,其实“大案”

并不难破,而真正考验一个人办案能力的往往都是“小案”

,所以在我的书中,多是一桩桩发生在身边的“小案”

,我的目的就是让大家真切地感受到一桩案件从发案到侦破的全部过程,而这些“案件”

在你们身边或许都曾发生过。

我的主业是警察,写作只是我的业余爱好,我不以此谋生。我个人认为,小说不是给读者展示精湛的写作手法,也不是勾勒出那些玄之又玄的故事,作为刑侦小说,它至少要能反映出客观真实的“刑侦体系”

,在我国的公安队伍中,根本不缺“福尔摩斯”

,“尸案调查科”

系列,就是让大家能真实地感受到他们的存在。

往往发生案件时,大家都只能站在警戒圈外翘首观望,很多人都会好奇,警察究竟在案发现场做了些什么?而今天,我会用我的笔,把大家从“圈外”

领进“圈内”

看一看,一本书便是一张观影券,真实、精彩、刺激的罪案现场第三季即将拉开帷幕,请跟随我来吧!

第一案七岁成人

正当晌午,灼眼的日光铺满了张圩村的每个角落,目放四方,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村屋烟囱里飘出的炊烟袅袅上升,空气中到处弥漫着令人垂涎的味道。

村西头,一户人家的茅草厨房内,老汉正抽着旱烟目不转睛地盯着在灶台前忙碌的老妇。

当啷,当啷,老妇手持一把长把的铁锅铲,快速地翻动着锅里的青椒茄丝。

“老头子,添点火。”

老汉麻利地闷灭烟窝,把烟杆在鞋底上使劲地敲了敲,接着几步走到灶台旁蹲下身子,只见他左手使劲地拉了两下风箱①,右手熟练地从身后的柴火堆里抓了一把晒干的玉米芯塞了进去。呼哧,呼哧,随着风箱的来回抽动,炉火越烧越旺。

“行了,我一会儿把菜起锅,煮点米粥,蒸几个白面馒头咱就开饭。”

“多蒸两个馒头,我回头给芳儿他们娘俩送去。”

老汉丢下风箱,抓起烟杆起身说道。

“啥?你说啥?”

“我说给芳儿他们娘俩送一点去,怪可怜的。”

老汉从腰间抽出洋火擦了擦,随着刺啦一声响,火柴棒被点燃。

正当老汉把火苗送入烟锅时,老妇一把夺了过来,扔在地上使劲地踩了踩。

“你干啥?”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