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后勤(第1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蒲先生,呃,教官,和我们一起吃点吧!”
刀疤一边往嘴里塞着黑麦面包一边热情的招呼蒲素。
“谢谢,我已经用过了。对了,以后不在训练场合时大家可以叫我瓦西里!”
在莫斯科时他的教官就给他起了这个俄文名。和这些俄罗斯军人打交道还是叫他瓦西里比较亲切。
“哇嗷…瓦西里教官!”
餐桌上开始喧闹了起来,这帮大老粗哪怕一把岁数了聚在一起也还是喜欢胡闹。
“安静!”
阿廖沙敲了敲桌子。
……
饭后,负责做饭和洗衣的俩个俄罗斯胖大婶来了,包着头巾挎着竹篮一进门就抱怨这该死的物价。
租界通用的货币还是法币。很多人以为法币法币,大概是法国人的货币。其实所谓法币并没有什么特殊来历,只是一个简单的称呼。
当时的国民政府实行外汇统制政策,法币成为纸币本位制货币。限期收回其他纸币。并且规定一切公私款项必须以法币收付,将市面银圆收归国有,以一法币换银圆一元。
法币初期与英镑挂勾,可在指定银行无限兑换。1936年国民政府与美国谈判后,由中国向美国出售白银,换取美元作为法币行的外汇储备,法币改为与英镑及美元挂钩。
194o年年初时,虽然战事已经席卷了大半个中国,法币的价值实际上还算坚挺。这方面说起来英国人有功,这是在抗战前国民政府当时请来英国一个爵士研究出来的货币方案。
这个叫鲁斯的英国金融家认为一定要把全国的银元收归国库,民间不再流通,那么法币地位就不会动摇,这是长期抗战的基础。
如果币值一旦动摇,抗战是持久不了的。尤其是上海的金融体系,可以影响到全国。所以抗战能够长期坚持下去,英国人是有功的。
只是到了抗战胜利后,法币的行量更加大增,由抗战胜利时的5569亿上升至1948年8月的6o4兆元,三年间增加过一千倍,造成了民间的恶性通货膨胀。
当时曾经有造纸厂以低面额的法币作为造纸的原料而获利。这都是后话了,这里略过不提。
(虽然知道大多数书友都熟悉民国时期的一些背景,只是免费章节,介绍一点相关资料也能够帮助一些不了解的朋友有更好的阅读体验。
上一本书注解太多,这本书已经改了不少了。毕竟大家是冲着故事来的,而不是来了解民国史。只是开卷有益,我自己一度就认为既然叫法币又在法租界,就是法国人的钞票……)
战争期间因为日军对物资进行封锁,物价上涨是正常的,起码拿着钞票还能买到东西。马上就要爆的太平洋战争时,欧洲几个国家也同样如此。
没多久又有一个戴着黑色毛帽,留着络腮胡一袭黑衣的犹太人在外面喊门。
蒲素跟着阿廖沙出去看着门口这个犹太人,基本分辨不出年龄,满脸胡须,两边的鬓角还梳成了辫子。
男性犹太人不能剃脸颊边的须,包括鬓角的头。所以正统犹太男人鬓角两边的头都很长。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