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页(第1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有这两位,丁小旗和刘小旗暂时升官无望,好在两人也不计较。在孟百户手下做事,还怕没有高官厚禄的机会?话是前郎中大人说的,孟清和有点不好意思,和高福一起被调来的老边军却是轰然叫好。不管真心还是假意,队伍是拉起来了,能不能让对方彻底心服就要看孟清和自己的本事了。&ldo;百户不必谦虚,卑职相信您!&rdo;丁小旗智珠在握,很有信心。孟百户抬头望天,好吧,有信心总比没信心好。又过了几日,沈副千户口中的赏赐也如数发下,除了粮食和布匹,还有盐巴和胡椒。孟清和同两个总旗各得了不少马肉,是鞑子犯边时留下的。天气冷,冻起来堆到库仓里,正好用来做人情。据说,这是卫所的的老规矩。孟清和一边吩咐手下的边军将赏赐送回家,一边感叹,&ldo;为官的学问,果然还有得学。&rdo;升官受赏的不只有孟清和,重伤的郑千户到底没能熬过这个冬天,撒手人寰。家中独子已及弱冠,袭了他的军职,却没分到开平卫,而是被发到北平行太仆寺养马去了。战功是别想了,相对于时刻要防备鞑子的开平卫来说,生命却能得到保障。郑家人没有不满,反倒是给出力的人送了一份厚礼。论起钱财,郑千户这些年积攒下不少,世袭千户,授田也不会收回。郑家人守着田产,领着一份闲置,以世袭千户做群长,明面上大材小用,实际上已经足够了。郑千户功成身退,西城千户所的一把手变成了沈千户,诸如周荣等人自然也水涨船高,该升职的升值,该领赏的领赏。千户所里十个百户,五个都换成了沈瑄带来的燕山卫。由于孟清和暂时还没被划拉进危机孟清和一直记着高福的人情,寻到一个合适的日子,将分到的马肉切成大块用大锅煮了,请众人好好吃了一顿。大块的肉和骨头滚在汤里,和搀了荞麦的大饼一起端上桌,热气扑鼻。高福等人也不客气,舍了筷子直接上手,抽‐出随身的匕首,削下骨头上的筋,送进嘴里,格外有嚼头。丁小旗和刘小旗不请自来,刘小旗还有些抹不开面子,丁小旗却全无顾虑,也不管孟百户的脸色发黑,抱拳问好之后,直接盯准了肉最多的骨头,下筷捞起,狠狠就是一口。快,狠,准,三字诀被发挥到了极致。油花四溅,看得孟清和嘴角直抽。前郎中大人,文人的清高呢?官员的气节呢?读书人的节操呢?前郎中大人啃完了骨头一抹嘴,&ldo;何为节操?吾不明矣。&rdo;话落,干脆也扔掉了筷子,直接下手抢,其凶狠程度丝毫不亚于身边的军汉。这样的觉悟,这样的行动力,这就是五品文官!还能说什么?孟百户只能挽起袖子,毅然决然的加入了抢肉的行列。大家都是读书人从军,谁怕谁啊!在一群凶狠的军汉面前,孟虎和孟清江是唯二的斯文人。捧着饭碗退到一边,互相看看,幸亏灶下还留出了一些,不然别说肉渣,连口肉汤都喝不着。&ldo;幸亏四堂哥有先见之明。&rdo;&ldo;好说,大饼留了几张?&rdo;&ldo;不多。&rdo;孟虎伸出了十根手指头。&ldo;做得好。&rdo;孟清江竖起了大拇指。&ldo;过奖。&rdo;孟虎笑得格外的憨厚。所以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和孟十二郎相处久了,木头也该长心眼了。洪武三十一年,十二月入冬之后,北地连降大雪,官道一度无法通行。各地送往京城的奏疏,足足耽搁了十余天才摆上皇帝的案头。等朝廷得知北元再次犯边,辽东等地的边军已经和鞑子刀劈斧砍几个来回了。&ldo;残元于此时犯边?&rdo;不怪建文帝不相信,往年这个时候,鞑子早回家猫冬,边境也已经消停了,今年的确是情况特殊。鞑子在开平卫没打成谷草,还被当成稻子割了几茬,损失不少人马,想想就是一把辛酸泪。逃回去的人虽然保住了性命,仍要面临严峻的生存问题。没有粮食,没有布匹棉花,单靠牧民手中的畜群,怎么支撑过这个冬天?就算能撑过去,牛羊都吃完了,明年怎么过?一连串的难题摆在面前,深刻让北元王公们体会到了生存的艰难。北元皇帝额勒伯克的王帐中,一片愁云惨淡。大臣和王公们都想不出更好的办法,为今之计,只能硬着头皮,再抢一次。&ldo;再抢一次?&rdo;众人眼睛一亮,燕王的地盘不好抢,就去辽东,去山西,总之,撞大运也能有点收获吧?于是,在洪武三十一年的隆冬时节,北元接连对大明边塞发动了多次袭击。北元的骑兵们分散各点,游击作战,充分发挥了逮着机会就抢,抢完了就跑的最高行为准则,一旦遇上边军,绝不恋战。甭管抢没抢着,保命要紧。风紧,咱就扯呼!苍蝇不咬人,它膈应人!卫所里的边军气急了,开始扯嗓子问候鞑子的十八代亲属,各种不文明用语纷纷出炉,流行于整个边塞,盛极一时。各种方言汇聚在一起,骂上一整天都不会重样。实在不能忍了,辽东等地的边军开始主动出击,宁王手下的朵颜三卫也没闲着,挥刀砍人一点也不手软。拿谁的钱给谁办事,这是外援的职业道德。一时间,朔北各地杀声四起,刀光斧影,朝廷也为止震动。消息传到南京,建文帝不得不减慢削藩的步伐,主张削藩的一干大臣也降低了声音。在外部矛盾和内部矛盾发生冲突时,大部分人还是能分得清主次的。自己人的那点事暂时放到一边,先赶走鞑子才更要紧。进攻辽东的鞑子又一次铩羽而归之后,燕王,宁王,晋王,辽王,谷王突然串联,集结军队,顶风冒雪,从边塞各卫北出二三十里,对潜伏在各处的鞑子进行了一次狂风暴雨般的扫荡。左军都督杨文,武定侯郭英也积极参与了此次行动。亲自披挂上阵,英武仍不减当年。开平卫处于要冲之地,卫所边军骁勇善战,只余少部分留守,其他人在指挥徐忠的率领下倾巢而出。沈瑄被令为前锋,带领三千骑兵一路冲杀,在茫茫雪原中寻找鞑子的踪迹,找到了就杀,杀完了继续找,杀得鞑子是望风而逃。孟清和带着手下一百多号人,跟在沈游击的队伍后边打酱油,顺带捡漏。不是他夸张,但凡是沈游击麾下骑兵过处,当真是像蝗虫过境,能遇上一两个活着的鞑子都堪称奇迹。孟清和对天发誓,他用的每一个词都是褒义!十二月中旬,这次藩王联合军事行动获得了圆满的成功。燕王宁王等藩王没有照面,只通过传递书信互相联系,总结了一下行动过程中的经验和不足,顺带商量一下给朝廷的奏疏该怎么写。损失怎么报,战功怎么讨,其中可有不少说道。互相商议拍板之后,藩王们各自带着军队返回封地,不久后,接连有快马带着藩王们的奏疏驰往南京。仗打完了,鞑子赶跑了,朝廷总要意思一下吧?归根基地,藩王们此次出兵北征,大义上是为国为民,深层次考虑,未必不是对朝廷的一次示威。周王一家被抓,随即被贬,震动的可不只是燕王。这次是周王,下一个会不会是自己?杀鸡给猴看,猴子是谁大家心知肚明,却没谁乐意再当那只鸡。除了已薨的晋王,哪个藩王不是建文帝叔叔辈的?实力弱一些的藩王尚且罢了,如燕王宁王一类,是能随侄子搓圆捏扁的?所以,在北疆的奏疏送到南京之后,建文帝愁啊,他也再一次意识到,他的这些叔叔,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削藩这条路实在是任重而道远啊。建文帝也认准了,最大的困难绝对是燕王。其他的叔叔不好说,燕王,是必定会反的!建文帝也不是傻子,在真正动手,还要做更充足的准备。齐泰和黄子澄等人已拟定了一份看似完美的计划,只等着建文帝大笔一挥,批准执行。抛开齐黄等激进派,朝廷中也有不同的声音。如曾任前军都督府左断事,现充任吏部的高巍和御史韩郁,先后上疏,坚决不同意齐泰黄子澄等激进派人士的意见和行事办法。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