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之意在平衡(第1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三国演义》一书中,诸葛亮出于严肃军纪,有过两次下令处斩失职将领的举动,结果一次收回成命,另一次得以执行。那两个导致诸葛亮雷霆震怒的将领,就是关羽和马谡。关羽得以保命,马谡无奈丢命。近期细加研究了关羽与马谡的"
失职"
行为,觉得他俩遭遇"
处斩"
待遇的内情十分诡异,遂撰此文,以飨读者。
大家知道,罗贯中在叙述关羽碍于情面在华容道私放曹操的情节时,有意无意地暗示此系诸葛亮的刻意安排,目的是让关羽彻底了却当年曹操有恩于他的那份情谊。当然,罗贯中渲染这种说法,还有着另外一个用意,那就是借此衬托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曹操落败赤壁,带着残余东奔西逃,无奈各个关隘,皆有诸葛亮事先布置的重兵把守。不得已的情况下,只得窜往人迹罕见的华容道。却不料刚到那里,就听"
锣鼓一响,斜刺里杀出一军,领头者正是关羽"
。绝望中,曹操欲挥剑自刎,但被张辽劝阻。张辽说云长重情讲义,丞相不如下马,乞求高抬贵手。曹操就照张辽说的做,向关羽套起近乎:"
云长,别来无恙?"
见曹操屈尊求告,关羽拉不下脸面,也就网开一面了。
听罢关羽私放曹操的经过,诸葛亮大怒,即令军法从事。刘备及张飞等诸将,见诸葛亮"
动真"
,齐声为关羽求情。因"
拗不过"
众人,诸葛亮只得赦免关羽。这里我想"
妄议"
如下三个问题一是既然诸葛亮知道曹操必定经过华容道,那他为何还派重情讲义的关羽去守此道?二是既然诸葛亮派关羽去守华容道的目的,是想让他还清曹操当年给他的那份人情,那么为何又要处斩关羽?三是既然诸葛亮已经下了斩令,为何一见众人求情,即予赦免?一句话,诸葛亮斩关羽,其实是在演"
一箭三雕"
之戏一一既给刘备添义,又为自己树威,更让关羽服软。
相对于关羽的“绝处逢生"
,马谡的命运,就显得乖戾了。关于马谡的为人,诸葛亮不是不知道。刘备在白帝城托孤之时,就告诫过他马谡在军事上的才能,有言过其实之处,不可委以大任。但诸葛亮却把刘备的提醒,当作耳边风,指派马谡带兵去守战略要隘一一街亭,结果铸成大错。
马谡的"
纸上谈兵"
之技,让司马懿占了个便宜。他先晨领兵取了街宁,尔后围攻山上蜀军。要不是援军相救,马谡极有可能死于阵前。街亭失守,蜀军退兵。诸葛亮就把此次北伐致败原因,归到马谡身上。斩了马谡后,诸葛亮当着众将之面,流泪悔恨自己没有听取先帝遗言的一段感情戏。
一般人认为,马谡之所以丢命,乃因他没有一个“皇叔"
哥哥撑腰之故。假如马谡也是刘备结义之弟的话,诸葛亮安会下手?因此“朝中有人"
,自然要比"
军令如山"
厉害得多。窃以为,马谡之死,其实是诸葛亮故意策划的一出"
苦肉计"
。
为何这么说?盖因诸葛亮的内心,一直藏有一个"
小九九"
。大家知道,刘备三顾茅庐时,诸葛亮曾对刘备阐述过如何开创基业的步骤,也就是所谓的"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