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明季南北略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9章 陆万龄下狱崔呈秀回籍钱元悫参魏忠贤(第1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6万龄下狱

熹宗皇帝在位时,监生6万龄请求在国子监附近为魏忠贤建立祠堂,并阿谀奉承说:“孔子编撰了《春秋》,而魏忠贤编撰了《要典》;孔子处死了少正卯,而魏忠贤则惩处了东林党人。”

朝廷批准了他的请求,但有人担心皇帝驾临国子监时,魏忠贤的祠堂会带来不便,因此这项提议暂时搁置。

到了现在,国子监司业朱三俊弹劾监生6万龄、曹代请求为魏忠贤在国子监建祠的罪行,皇帝下令将6万龄、曹代二人投入监狱。魏忠贤对此感到恐惧,便请求停止建造祠堂。皇帝安慰了他,保留了先前赐予的祠堂牌匾,但其余的建祠计划全部取消。

当时,有一位监生张某想要上疏请求将魏忠贤与孔子并列尊崇,将他列入国子监。张某到了国子监后,结果声称看到孔子的弟子子路袭击他的幻象,很快张某就死了。

有一天,皇帝看到一个名为李映日的监生将魏忠贤比作周公的奏疏,立刻下令将其逮捕审问。当时,江西某官员还不识时务,执意要为魏忠贤建立隆德祠以表彰其功绩,魏忠贤对此深感恐惧,便上奏请求将建祠所需的钱粮解交朝廷充作辽东前线的军饷,皇帝同意了这一请求。

崔呈秀回籍

天启七年(公元1627年)十月,皇上以其深思熟虑的决策,成功指挥了对宣州的军事行动并取得了胜利。在此之后,皇上加封宁国公魏良卿和安平伯魏鹏,还特别制作并赐予他们免死铁券。然而,云南道监察御史杨维垣上疏指责崔呈秀利用魏忠贤的权势谋取私利,请求朝廷诛杀崔呈秀这样的乱臣贼子。与此同时,主事6澄源也针对崔呈秀提出弹劾,指出他不顾孝道,强行留在官位而不回家丁忧守制,这种冷酷无情的行为实属难容。另外,御史贾维春也弹劾崔呈秀买卖官职、娶娼妓淫乱,只知道做官而无视母亲亲情,严重破坏了君臣、父子、夫妇三纲伦理,与禽兽无异。朝廷终于颁下诏令,命令崔呈秀返回原籍去遵守丧制。

钱元悫参魏忠贤(十月二十五日)

吏部主事钱元悫向朝廷上疏,痛斥魏忠贤的罪行道:“魏忠贤四处宣扬自己的功劳,程度之甚远王莽篡汉时的强行制造祥瑞现象;魏忠贤将五等爵位随意授予乳臭未干之人,比起东汉外戚梁冀家族一门五侯有过之而无不及;魏忠贤广泛安排亲信占据关键职位,其程度远王衍的狡兔三窟;魏忠贤私藏金银财宝于肃宁府邸,其贪婪程度过董卓在郿坞的私藏;魏忠贤动辄假传圣旨,控制百官,其手段之恶劣胜过赵高指鹿为马;魏忠贤大肆迫害忠良,对国家元气造成极大损害,比东汉末年朋党之祸更严重;魏忠贤秘密豢养死士,部署私兵自保,其嚣张程度过桓温暗藏死士于墙壁中;魏忠贤大力鼓动告密,造成社会风气紧张,比武则天时期构陷忠良更为恶劣。

魏忠贤罪恶滔天,即使千刀万剐亦不足以抵偿其罪,但考虑其曾为先帝遗留的家奴,可免其死罪,应勒令其出宫回归私宅,魏良卿等人应尽快解除职务回家乡。以攻讦他人获赏的张体干、逾越礼制乘轿的张凌云、滥用刑罚的陈大用、魏忠贤的大义子田尔耕、好友白太始、龚翼明等党羽,应该或处以极刑,或贬谪流放,以期朝廷得以净化,赢得天下人心归附。”

此疏上达后,皇帝批示相关部门已知道此事。魏忠贤闻讯惶恐,其党羽如吴淳夫、李夔龙、由吉、阮大铖、田尔耕、许显纯、崔应元、杨寰等被点名弹劾者,纷纷主动请求离职归乡,皇帝均批准他们各回原籍。

译者注:1。原文中的“两观之诛”

,出自汉代刘向叺摹渡显忠旆馐娄叀罚原文为:“自古明圣,未有无诛而治者也,故舜有四放之罚,而孔子有两观之诛,然后圣化可得而行也。”

其中的两观,指古代宫门前的两个高台,名为“东观”

和“西观”

,是举行礼仪、宣示法令、观览朝会之处,孔子担任任鲁国大司寇时,曾在两观处依法处决了乱政的少正卯。“两观之诛”

,往往指为了国家安定而对乱臣贼子所施行的必要的杀戮。

2。魏忠贤阉党势力由膨胀至顶峰,最终走向了覆灭。6万龄、曹代等人对魏忠贤的过分阿谀奉承,甚至提出将其与孔子并列,在国子监为其建祠,这是典型的阉党文化专制的表现,严重亵渎了儒家文化和道德规范,引起了朝野正义人士的反感。当崇祯皇帝即位后,随着对魏忠贤及其党羽行为的重新评估,这些荒谬的举动受到了清算,6万龄等人被捕下狱,魏忠贤本人也被迫收敛。此外,崔呈秀作为魏忠贤的重要党羽,因其贪污腐败、违背伦理纲常的行为遭到多名监察御史的弹劾,最终被勒令回家丁忧,这也预示着阉党势力开始受到实质性的打击。而吏部主事钱元悫直接列举魏忠贤七大罪状,深刻揭示了魏忠贤专权乱政、危害社稷的诸多事实,要求对其严惩并清理阉党余孽,更是加了阉党的瓦解。

崇祯皇帝在处理魏忠贤及其党羽的问题上,虽然出于某种考量没有对魏忠贤施以极刑,但允许其出宫并逐渐剥夺其权力,同时批准其党羽离职归乡,实际上是在不动声色中开始了对阉党集团的全面清洗。这一系列举措,显示出崇祯初期锐意革新的姿态,以及努力恢复朝廷清明的决心。然而,尽管崇祯皇帝意图拨乱反正,但在当时明朝积弊已久、内忧外患并存的情况下,单纯清除阉党并不能从根本上扭转国家颓势,明朝最终还是在崇祯朝后期走向了崩溃。

6万龄下狱

熹宗皇帝在位时,监生6万龄请求在国子监附近为魏忠贤建立祠堂,并阿谀奉承说:“孔子编撰了《春秋》,而魏忠贤编撰了《要典》;孔子处死了少正卯,而魏忠贤则惩处了东林党人。”

朝廷批准了他的请求,但有人担心皇帝驾临国子监时,魏忠贤的祠堂会带来不便,因此这项提议暂时搁置。

到了现在,国子监司业朱三俊弹劾监生6万龄、曹代请求为魏忠贤在国子监建祠的罪行,皇帝下令将6万龄、曹代二人投入监狱。魏忠贤对此感到恐惧,便请求停止建造祠堂。皇帝安慰了他,保留了先前赐予的祠堂牌匾,但其余的建祠计划全部取消。

当时,有一位监生张某想要上疏请求将魏忠贤与孔子并列尊崇,将他列入国子监。张某到了国子监后,结果声称看到孔子的弟子子路袭击他的幻象,很快张某就死了。

有一天,皇帝看到一个名为李映日的监生将魏忠贤比作周公的奏疏,立刻下令将其逮捕审问。当时,江西某官员还不识时务,执意要为魏忠贤建立隆德祠以表彰其功绩,魏忠贤对此深感恐惧,便上奏请求将建祠所需的钱粮解交朝廷充作辽东前线的军饷,皇帝同意了这一请求。

崔呈秀回籍

天启七年(公元1627年)十月,皇上以其深思熟虑的决策,成功指挥了对宣州的军事行动并取得了胜利。在此之后,皇上加封宁国公魏良卿和安平伯魏鹏,还特别制作并赐予他们免死铁券。然而,云南道监察御史杨维垣上疏指责崔呈秀利用魏忠贤的权势谋取私利,请求朝廷诛杀崔呈秀这样的乱臣贼子。与此同时,主事6澄源也针对崔呈秀提出弹劾,指出他不顾孝道,强行留在官位而不回家丁忧守制,这种冷酷无情的行为实属难容。另外,御史贾维春也弹劾崔呈秀买卖官职、娶娼妓淫乱,只知道做官而无视母亲亲情,严重破坏了君臣、父子、夫妇三纲伦理,与禽兽无异。朝廷终于颁下诏令,命令崔呈秀返回原籍去遵守丧制。

钱元悫参魏忠贤(十月二十五日)

吏部主事钱元悫向朝廷上疏,痛斥魏忠贤的罪行道:“魏忠贤四处宣扬自己的功劳,程度之甚远王莽篡汉时的强行制造祥瑞现象;魏忠贤将五等爵位随意授予乳臭未干之人,比起东汉外戚梁冀家族一门五侯有过之而无不及;魏忠贤广泛安排亲信占据关键职位,其程度远王衍的狡兔三窟;魏忠贤私藏金银财宝于肃宁府邸,其贪婪程度过董卓在郿坞的私藏;魏忠贤动辄假传圣旨,控制百官,其手段之恶劣胜过赵高指鹿为马;魏忠贤大肆迫害忠良,对国家元气造成极大损害,比东汉末年朋党之祸更严重;魏忠贤秘密豢养死士,部署私兵自保,其嚣张程度过桓温暗藏死士于墙壁中;魏忠贤大力鼓动告密,造成社会风气紧张,比武则天时期构陷忠良更为恶劣。

魏忠贤罪恶滔天,即使千刀万剐亦不足以抵偿其罪,但考虑其曾为先帝遗留的家奴,可免其死罪,应勒令其出宫回归私宅,魏良卿等人应尽快解除职务回家乡。以攻讦他人获赏的张体干、逾越礼制乘轿的张凌云、滥用刑罚的陈大用、魏忠贤的大义子田尔耕、好友白太始、龚翼明等党羽,应该或处以极刑,或贬谪流放,以期朝廷得以净化,赢得天下人心归附。”

此疏上达后,皇帝批示相关部门已知道此事。魏忠贤闻讯惶恐,其党羽如吴淳夫、李夔龙、由吉、阮大铖、田尔耕、许显纯、崔应元、杨寰等被点名弹劾者,纷纷主动请求离职归乡,皇帝均批准他们各回原籍。

译者注:1。原文中的“两观之诛”

,出自汉代刘向叺摹渡显忠旆馐娄叀罚原文为:“自古明圣,未有无诛而治者也,故舜有四放之罚,而孔子有两观之诛,然后圣化可得而行也。”

其中的两观,指古代宫门前的两个高台,名为“东观”

和“西观”

,是举行礼仪、宣示法令、观览朝会之处,孔子担任任鲁国大司寇时,曾在两观处依法处决了乱政的少正卯。“两观之诛”

,往往指为了国家安定而对乱臣贼子所施行的必要的杀戮。

2。魏忠贤阉党势力由膨胀至顶峰,最终走向了覆灭。6万龄、曹代等人对魏忠贤的过分阿谀奉承,甚至提出将其与孔子并列,在国子监为其建祠,这是典型的阉党文化专制的表现,严重亵渎了儒家文化和道德规范,引起了朝野正义人士的反感。当崇祯皇帝即位后,随着对魏忠贤及其党羽行为的重新评估,这些荒谬的举动受到了清算,6万龄等人被捕下狱,魏忠贤本人也被迫收敛。此外,崔呈秀作为魏忠贤的重要党羽,因其贪污腐败、违背伦理纲常的行为遭到多名监察御史的弹劾,最终被勒令回家丁忧,这也预示着阉党势力开始受到实质性的打击。而吏部主事钱元悫直接列举魏忠贤七大罪状,深刻揭示了魏忠贤专权乱政、危害社稷的诸多事实,要求对其严惩并清理阉党余孽,更是加了阉党的瓦解。

崇祯皇帝在处理魏忠贤及其党羽的问题上,虽然出于某种考量没有对魏忠贤施以极刑,但允许其出宫并逐渐剥夺其权力,同时批准其党羽离职归乡,实际上是在不动声色中开始了对阉党集团的全面清洗。这一系列举措,显示出崇祯初期锐意革新的姿态,以及努力恢复朝廷清明的决心。然而,尽管崇祯皇帝意图拨乱反正,但在当时明朝积弊已久、内忧外患并存的情况下,单纯清除阉党并不能从根本上扭转国家颓势,明朝最终还是在崇祯朝后期走向了崩溃。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