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第1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怎样好法呢,我问他,他说,“从容不迫”
。日后他缓解嫉妒的招法,便是取《复活》的段落,写成《帝俄的七月》《库兹明斯科一夜》。我还递他《枕草子》,他又那样地神色软下来,一脸无可奈何。不久,果然,他动了其中几段,愈清洁而简单,不像散文,也不像诗。
临到晚年的一次漫长作,便是他的文学课,那是他给自己的交代。当他痛论尼采,说这位德国佬尚有“堂吉诃德”
的一面;他呢,出于自嘲抑或策略,总乐意招认己身的“哈姆雷特”
性,但我目击二十年前的杰克逊高地,也住着一位堂吉诃德,我们这一小群,是围观风车的人,或者,一度成为他的风车。
他果真给我们聊了五年的文学么?今年,带着心里尚未了然的固执,我再三再四走去那幢小楼,停一支烟工夫,毫无感伤,而是,平静的、近于窒息的惊讶。非得到他死了而我站在昔年的现场,这才看清那时的木心,何其疯狂。我以为,那份文学讲义甚至比“狱中手记”
更疯狂:“文革”
中的木心尚属壮岁,与囚禁他的势力,难解难分,以致胆敢硬做惹祸致命的事;而在纽约,命运根本不理会杰克逊高地这位异国的流浪汉,一个孤单的老头——加上几个乌合之众——为什么他的求生总像是在找死?当年,就在这窗台里,他满心狂喜谛听彻夜的鸟鸣,周围是岁岁逼近的绝望,陪他写诗:
草坪湿透,还在洒
蓝紫鸢尾花一味梦幻
都相约暗下,暗下
清晰,和蔼,委婉
不知原谅什么
诚觉世事尽可原谅
迄今我无法想象他在上海被囚禁的处所,但是三大册厚厚的文学史讲稿,确凿写在这幢砖砌的小楼。
小代是对的。他不愿看见老头子的物事一件件拿去外面给生人看,宁可锁在家里,齐全、完整,好比先生仍在世。有一天小代会离开,带走只有他知道的往事,而我私藏的木心记忆,并不在乌镇。纪念馆,是献给读者的礼物——但愿没有言过其实——读者没见过他,是要有个场所给大家找他。他死了,近年得名,变成被想象的人物,变成一组被人寻章摘句的辞令,或者,缩减为一短短的小诗——《从前慢》。
木心被扔到街上去了。我在纽约找他。事情怎会变成这样呢,我没想到:我自以为试着为他赢得尊敬,可是当《文学回忆录》面世,故居纪念馆落成,我愈来愈牵念的却是僻静的杰克逊高地,是那段岁月里默默无闻的木心。我曾认定这里是他的孤绝之境,直到他死了——直到这份稿子写到快要完篇——我才幡然醒悟:那阵子无望而嬉笑的日子,最真实,最好玩,电话打过去,老头子穿着家居的棉背心,给我开门。
位于e号地铁线末尾一站的琼美卡郡,很远,去森林小丘须转两趟地铁,也很远。那两处公寓老早有了的租客,唯杰克逊高地这幢空荡荡的小楼,一点没变。多好啊,真是天意,如今散步走来,没人知道我是谁,没人知道,这里是木心留给我的纪念馆。
二〇一四年十二月五日至三十日写于纽约
就是这里。摄于二〇一四年十二月。
二〇〇五年,木心回国定居的前一年,应乌镇陈向宏邀请,来乌镇看了家乡为他建造的晚晴小筑。返程途经杭州,木心专程造访西湖边上的林风眠故居。距离他一九五〇年来到这里拜见林风眠,五十五年过去了。上图:木心登上林风眠故居台阶。下图:故居二楼画室,右起:章学林(浙江美院毕业的版画家,八十年代旅居纽约,是木心的老朋友)、章学林的杭州朋友、木心。
[1]本文初刊于《木心逝世三周年纪念专号》,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o15年。
绘画的异端[1]
写在木心美术馆落成之后
有一种话不能自己说,
旁人也不能说……
是非常好的话。
——木心
好像是九十年代初,纽约布鲁克林博物馆来了库尔贝大展。我知道木心不喜写实,不佩服库尔贝,但他那天好心情,说是走吧,去看看。巡视自己看轻的画家,木心饶有谈兴,才见前厅库尔贝的早年小画,就讪笑了:“喔呦!湿手沾面粉……”
我忙问什么意思,他笑盈盈解释道:
呶!你这里画了,那里要画吗?角角落落都要画到呀——苦煞!
一九八三年他初次来我寓所看画,头一句也是“苦煞”
!其时我正在画双人构图的康巴汉子,他略一看,犹豫片刻,显然考虑是客气还是直说。谢天谢地,他直说了,但竟如我妈妈说起儿子当年在乡下插秧种稻的神情,一脸长辈的怜惜:
你这是打工呀,丹青,不是画画!
我大笑了,没人这样说过。偏巧那阵子我正上心仿效库尔贝,敷色、塑造,一遍遍压实了,务使更厚重、更饱满——木心知道我迷库尔贝,那天出了博物馆,他不看我,自语道:“库尔贝、柯罗,其实是二流画家。”
我默然听着,心里委屈,倒不为我,而是为柯罗与库尔贝。此后瞧见他俩的画,我就想:喂,木心说你们二流呢。
奇怪,二十多年过去,眼界开大了,我已不复迷恋柯罗、库尔贝,倒不为木心那句话。我们老少无欺几十年,后来我已开心地从旁看他的偏嗜,一如他也从旁看我“苦煞”
,只是从开初的怜惜,渐渐变为不复闻问了。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