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张岪与木心属于什么类别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8页(第1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这寓所的完整地址是:

  25-24a,82streetJanety11372。

  (中译:纽约市,杰克逊高地,八十二街,邮编11372)

  木心讲课时,还给众生留下这里的电话:718-5261357。

  如今不能上前叩门了。木心在时,书桌周围满是花草,卧室的小小书柜旁竖一乐谱架,架上摊着旧版的苏东坡字帖——在我见过的文人中,木心存书最少最少——自一九九〇到一九九六年,文学课讲义、蓄谋已久的《诗经演》,都在这里写成。凡添写几诗经体作,他会约我去北方大道南侧一张长椅上见面,摊开我根本看不懂的诗稿,风寒街阔,喜滋滋问我:“味道如何?”

  讲课中,他两次提到与他相熟的街头松鼠,还有寓所北墙密匝匝的爬墙虎:“它们没有眼睛哎!爬过去,爬过去!”

每与我说起,木心啧啧称奇。忽一日,房主未经告知,全部拔去了,他如临大事,走来找我,狠狠瞪大眼睛:

  “那是强暴啊!丹青,我当天就想搬走!”

  木心绝少诉说自己的生活。五年讲课间,难得地,他说出早岁直到晚年的零星经历,包括押送与囚禁的片刻。他说,和朋友讲课,可以说说“私房话”

。本书编排时,我特意在每讲之前排几行摘录,并非意在所谓“关键词”

,而多取木心谈及自己的略略数语,俾使读者走近他:经已出版的木心著作,刻意隐退作者,我相信,这本书呈现了另一个木心。

  有次上课,大家等着木心,太阳好极了。他进门就说,一路走来,觉得什么都可原谅,但不知原谅什么。那天回家后,他写成下面这“原谅”

诗,题曰《杰克逊高地》:

  五月将尽

  连日强光普照

  一路一路树荫

  呆滞到傍晚

  红胸鸟在电线上啭鸣

  天色舒齐地暗下来

  那是慢慢地,很慢

  绿叶藂间的白屋

  夕阳射亮玻璃

  清晰和蔼委婉

  选这诗,因为木心、金高、全武、立伟、我,均曾是杰克逊高地的居民,当年辗转各家的上课地点,多半散在那片区域:二十年前,木心这样地走着,看着,“一路一路树荫”

,正在前来讲课的途中;下课了,他走回家,“天色舒齐地暗下来”

。木心的所有诗文,只字不提这件事,纽约市、杰克逊高地,也从不知道一小群中国人曾在这里听讲世界文学课。如今木心死了,母亲死了,金高死了,此后我不会每年去到那里——“不知原谅什么,诚觉世事尽可原谅”

。现在,唯愿先生原谅我擅自公开了听课记,做成这本大书。

  二〇一二年十一月十日写于北京

  感谢在乌镇从事摄影的李峻先生,他为晚年木心拍摄了一组珍贵的照片,其中有一张,木心交代小代用在他的葬礼上。今年夏天,李先生交给我这批照片的电子文本,任我使用,直到这次排版我才决定打开,看见了我所熟悉的调皮的木心,他给我们讲课时,就是这样的表情,但比这组照片的容颜,年轻二十岁。

  一九九四年二月摄于世界文学史讲课结业聚会,左起:胡承华、章学林(“副校长”

)、李全武(“校长”

)、黄素宁、金高、木心、殷梅、孙韵(聚会地点就在孙家)、黄秋虹、李斌;前排左:小翁、陈丹青。

  木心,二〇〇九年摄于乌镇西栅。(李峻摄)当初,他延宕四年方始谈论自己;如今,我静观三载这才公布他的夫子自道。老头子知道了,什么表情呢?我真希望他一机灵,说:“倒也是个办法。”

  [1]本文初刊于《文学回忆录:1989—1994》,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o13年。后收入《草草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o14年。

  《木心谈木心》后记[1]

  二〇一二年底,《文学回忆录》排在即,我瞒着读者,擅自从全书中扣留九讲,计两万余字。三年过去了,今天,这部分文字成书面世,总算还原了《文学回忆录》全貌,但因此与母本上下册分离,成为单独的书。

  也好。以下我来交代此事的原委——先要告白的实情是:返回八十年代,这份“课业”

并不是听讲世界文学史,而是众人撺掇木心聊他自己的文章。初读他的书,谁都感到这个人与我辈熟悉的中国大6文学,毫不相似,毫不相干。怎么回事呢?!我相信初遇木心的人都愿知道他的写作的来历,以我们的浅陋无学,反倒没人起念,说:木心,讲讲世界文学史吧。

  大家只是围着他——有时就像那幅照片的场景,团坐在地板上——听他谈论各种话题。一惊一乍地听着,间或问:你怎会想到这样写,这样地遣词造句呢?

  木心略一沉吟,于是讲。譬如《遗狂篇》的某句古语作何解释,《哥伦比亚的倒影》究竟意指什么,《童年随之而去》的结尾为什么那样地来一下子……几回听过,众人似乎开了窍,同时,更糊涂了。当李全武、金高、章学林、曹立伟几位恳请老先生以讲课的方式定期谈论自己的写作,他却断然说道:

  那怎么可以!

  总归是在一九八八年底吧,实在记不清经由怎样一番商量,翌年初,木心开讲了。最近问章学林,他也忘了详细,但他确认木心说过:“零零碎碎讲,没用的,你们要补课,要补整个文学史,中国的,西方的,各国的文学都要知道。”

众人好兴奋,可比得了意外的允诺,更大的礼物。之后,承李、章二位“校长”

全程操办,这伙乌合之众开始了为时五年的漫长听课。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