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5页(第1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卓嬷嬷眼神闪烁,最终恭谨地答道:&ldo;能侍奉娘子是老奴的福份。&rdo;季英英忍不住又看向远处。白涯宫正殿鎏金的飞檐映着阳光刺痛了她的眼睛,酸涩得泛起了水光。她听话地在院子里养着身体,再没有见过晟丰泽一面。春去夏来,季英英恢复了健康。夏天的夜月又圆又亮,清楚地映在水中。她常常站在池畔,望着池水出神。晟丰泽不知道有多少夜晚坐在屋檐上悄悄看着她。他不明白她为何喜欢在月夜望着池水出神,可只有这样,他才能借着夜色的遮挡来到她身边,陪着她到月上中天,小奴婢拿了披风来,服侍着她回屋歇息。南诏前往大唐递国书请罪的使团明天就要出发。他已经吩咐卓嬷嬷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她。明天,她将扮成他的侍女启程去大唐。这是她留在南诏的最后一晚。十五的月十六圆。天空蓝得深邃,今夜的月明亮得如同玉盘。池水中映出了圆月,屋宇。晟丰泽像坐在月中,身影格外清晰。季英英站在池畔。她不记得这是第几个有明月的夜晚,也忘记了是哪一晚意外看到了他在水中的倒影。明天,他如约送她回大唐。从此,再不相见。季英英伸出了手。她看到自己手指颤抖地从空中抚过,停在他脸上。心跳得这样急,又是这样难过。手无力地落下,这一次,没等到月上中天与小奴婢送来披风,她转身离开。蓦然地离去,让晟丰泽急切地从屋顶站了起来。瞬间,他看到池中影子的变化。他呆呆地站着,心底一股酸涩直冲上鼻端。这一夜,葫芦丝的乐声在白涯宫响了一晚。夜渐深。益州的天空总有厚重的一层云,挡住了星月。抬头凝望,漆黑的天幕挡住了视线。季英英红着脸将杨静渊推出了房门。&ldo;英英。&rdo;隔着房门,杨静渊的不舍从话里透了出来。季英英靠着门嗯了声。&ldo;晚安。&rdo;&ldo;嗯。&rdo;&ldo;英英。&rdo;&ldo;嗯?&rdo;杨静渊笑着把手从门上放下,退后一步,&ldo;明天见。&rdo;他没有离开。季英英抿着嘴笑了一会儿,走到桌旁吹熄了灯。又隔了会,才听到杨静渊的脚步踏过木回廊的声响。她轻轻叹了口气。了无睡意。推开窗,夜空一片漆黑,不见星月。天蒙蒙亮,街上行人寥寥,驿馆门前兵士林立,满面肃杀。若不知情,还以为西川节度府这番动静是要抄家灭族。南诏车队在西川府兵的&ldo;护送下&rdo;安静地穿过长街,赶到北城门时,正值城门开匙。时间刚刚好。最后一辆马车离开城门洞,护行的士兵耷拉下了肩膀。守城门的士兵呸地一声往地上吐了口痰,将对南诏的恨意泄了去。转过山梁,就再也看不到益州城了。晟丰泽的手指勾着薄薄的窗帘,黝黑的双瞳闪烁着晦暗的光,只有忍不住蹙紧的眉锋流露出他的情绪。车轱辘压着块石头,马车颤了颤,窗帘从他指间落下,遮住了他的视线,蒙住了他的心。从长安回返,已是第二年的秋天。使团的队伍被拦在了北城门外。太守府的官员亲至使团前,话说得隐晦:&ldo;天色已晚,还请使团在城外歇息一宿,明天再进城。&rdo;刚过正午,秋日的暖阳还挂在树巅,离城不过十里。使臣们憋屈。大唐皇帝都大度不计较,称:&ldo;两国永世交好。&rdo;待若上宾,小小的益州府竟敢如此怠慢。&ldo;今天可是十月初九?&rdo;晟丰泽突然问道。赤虎点头:&ldo;正是。&rdo;无视使臣们的愤怒,晟丰泽淡然吩咐就地扎营。明天直接穿城离开,不在城内驿馆停留。益州府的官员脸上顿时绽开了笑容。战争的痛楚随着时间渐淡,益州城的锦业再一次重振。十月初九,节度使亲至锦里,官衙出钱,搭起了斗锦台。劫后余生的织锦大户们满脸感慨,相互见礼寒喧。经历过浩劫,失去了大量的优秀匠人织工与传人。今天的斗锦意义非同一般。锦里内外,斗锦台前,人山人海。杨静渊带着季英英进了杨家的专属包间。杨大太太高兴地握了季英英的手,兴奋之色溢于言表。季英英心知肚明,杨家那年研制出的浣花锦正好借今年斗锦亮相人前。言谈间一声锣响,节度使亲自宣布斗锦开始。看了眼与两位兄长笑谈的杨静渊,季英英扶着杨石氏走到了窗前。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