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节(第3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爸爸在问自己怎么办?杜如蒿有些小心酸,她完全明白了爸爸沉默的心理。作为一个算是北方的汉子,从小被人教导就是要承担一个家的责任,要养护家中妻女。爸爸也一直是这样做的,沉默寡言,却像一座山一样背负着整个家。
可是,先是他引以为傲的工作没了,只能当保安,现在连老婆女儿也比不过,做点心也只能打个下手。他男子汉的自尊心根本受不了,都怪自己没想到这个,看到爸爸笑容越来越少,还以为他有外遇了。
事业就是男人的脊梁,现在爸爸提出来了,自己当然要支持,“想做什么,您有思路了吗?”
“我在超市里看到袋装的宽粉,一袋才300多克,就卖好几块一斤。觉得这跟咱们那里做的粉条差不多,可一斤粉条才不到1块钱。价钱差这么多,我想能自己做宽粉就好了。”
“这个想法特别好,爸爸,回头您试试吧,宽粉一般是吃火锅用的,销量还是挺大的。”
杜如蒿眼睛一亮,她不是在哄自己爸爸,而确实觉得这是一个好主意。特别是火锅红火起来后,火锅底料、宽粉简直是家家吃火锅必备的材料。
杜石林声音轻快了许多,“我原来就有一些关于咱们这里粉条的一些想法,今天在超市看到宽粉觉得做这个更好,你也觉得好,等忙过中秋我就试试。”
y县的粉条一直很有名,但多是手工的那种,每年温度降到零度以下后才可以做粉条,晒干后的粉条盘成两尺多长的一片。他们村里一般把几片捆成一捆,卖给到村里来收粉条的人。这是当地主要的经济作物之一。
不过这样长的面条,一般都是裸包装,看起来很简陋,价位也卖不上去。现在爸爸看出了宽粉的作用,想着做这个,现在反正家里也试得起了,只要爸爸高兴,就比什么都好。失去过才知道,一家人和睦在一起,比什么都重要。
父女两人商量好,杜如蒿觉得爸爸的情绪好了许多,这才继续向村里而去。看着周围熟悉的景色,她的心却飞回了城里。
☆、第35章返乡
杜家人要回去走亲戚,但也不可能拉着这一大车东西去走亲戚,还是要先回自己家,把礼物卸掉一部分。
村子里长年没多少变化,他们一进村,“突突突”
的三轮车响就引来了不少人,大家都一脸笑脸,热情地打招呼。
“石林回来了,这是你们新买的三轮车?看着可真夯实。”
“是啊。”
“咱们村原来就长坡有一辆三轮车,现在这是咱村的第二辆,你小子真发财了。”
“发大财了吧,你们看买这么多东西走亲戚?”
杜石林看着心情好了许多,也笑呵呵地回话,“我们做点小生意,为了送货方便,这是借钱买的。”
这是杜家人在县城就商量好的,挣点儿钱没事,但短短时间内能挣下一辆买三轮车的钱,别提之前还借钱买了房,那也太让人惊奇了。
“那也得有人借给你才成啊,现在借钱这么难,能借出来就是本事。你们家还在县城买了房,以后都是城里人啦。”
村里人还是羡慕不已。
杜如蒿也笑,怪不得刘邦会唱威加海内回故乡呢,富贵不返乡犹如锦衣夜行。以她的成熟心态,被人这么羡慕,也有些小得意。
反正也快到家了,坐车又颠,她一手撑着车边,利索地从上面跳了下来。又跺跺脚,坐了半天,脚都有些麻了。
一个女人急忙上来扶着她,说:“好好也回来了,漂亮得我都不敢认了,就跟电视上的城里人一样。”
杜如蒿笑了,“婶子你说得我都要飘上天啦。”
“婶是说真的,你妈去县城做什么啊,这把你养得这么好?”
原来的小瘦条,现在不但人长高了,皮肤也白了,整个人脱胎换骨了一般。
原来是打探情况的,这也没什么好瞒人的,杜如蒿道:“我们就做点小生意,卖点儿点心什么的。”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