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晋血山河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五十八章 抉择(第1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黄河岸边,坊头战场。

夕阳下深秋的天空一片高远肃穆。黄河岸边山崖高处,桓大司马策马而立,花白的须在晚风之中飘动,紫红的斗篷在身后飞扬。

今日,桓温要做出一个重大的抉择。是不顾眼下的危急局势挺进邺城,和慕容垂决一死战;还是痛下决心,立刻撤军。

这是个两难的抉择。

这次挥军北伐,桓温是抱着巨大的决心的。他要以灭燕作为跳板,完成他很久以来的心愿。让自己的人生达到华丽辉煌的顶峰的。

此次北伐,从皇帝司马奕到朝中的王谢等世家大族都是不同意的。他们说朝廷无兵无粮,承担不起北伐的消耗。他们说北伐时机未到,不可妄动。他们说秦燕两虎相争,大晋当坐收渔翁之利,而不应该出兵北伐,徒然消耗实力。

种种的理由,看似都有道理。但是桓温心里知道,他们内心里的真实想法只有一个,不希望自己北伐成功之后名望达到顶峰之后他们无法牵制自己。他们不想自己成功,他们害怕自己成功。他们怕失去他们在大晋的地位和权力和一切。

王坦之王彪之谢安等人,个个精明如鬼,打的什么主意,桓温心知肚明。

所以桓温此次北伐调兵用粮物资的供应都是自己来筹备,不给他们以任何借口。不惜联合东南士族跟自己站在一起。

这一次北伐作战,桓温目标是一定要成功,一定要达到自己的目的。

故而,如果此时退兵的话,王坦之王彪之谢安等人必然弹冠相庆,他们会说他们当初便知道结果。而自己的声望也会因为无功而返而大大受损。那么此次北伐不但没能达到自己的目的,反而会适得其反。

可是,目前的情形甚为危急。眼下袁真在石门受阻,石门水道不知何时才能打开,粮食物资的通道无法畅通,军中物资粮草的消耗已经难以补充。另外秦国援军也已经出动,而自己面前拦着的又是那个燕国名将慕容垂。

倘若执意进攻的话,一旦失利便万劫不复,连后悔的机会都没有。己方大军将会被团团围困,前后夹击,到时候连退兵的机会都没有了。

桓温不得不做出权衡和抉择,粮草所剩无几,局势瞬息万变。无论是进攻还是撤退,都没有时间和空间了。

“桓公,是否做出决断了?”

身旁传来一人的说话声。

桓温转头看去,说话的是大司马参军郗。

郗是桓温最信任的谋主,对自己忠心耿耿,足智多谋。郗面庞黑瘦,一蓬美髯乱糟糟的,形容甚为颓唐。这段时间,郗为了军情操心劳神,往日风仪荡然无存。

桓温看着他,心中有些后悔当初没有听他的建议。

几个月前大军出征之时,郗便给自己提出了两种北伐进攻的策略的建议。

第一个建议是,郗认为当从6路进攻,不必依托河道。兵马携带足够的干粮,从6路直上进逼邺城,规避城池重地,不同燕国兵马纠缠。

郗认为,只要北伐大军以足够快的度抵达邺城,则燕国王公必慌乱而逃,邺城唾手可得。一旦邺城得手,回过头来再解决其他燕国兵马。届时燕国军心浮动,必势如破竹。

第二个进攻策略是,如从水路进攻,则要防止入秋时水路不畅导致军粮不继。那么便不能操之过急。要以控制水路漕运通道为出点,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入秋之后更不能冒进,而应该驻军屯粮,等待明年春夏水涨,再继续进攻。

郗说,这是一快一慢的进攻策略。但是当时在桓温看来,这两个策略一个激进,一个保守,都不合他的心意。桓温当时甚至有些怀疑郗的能力,作为自己最信任的谋主,怎么给自己出这样糟糕的主意。

但现在,事实证明到郗是对的。他的快攻策略虽无从考证结果,但是慢攻的策略是完全正确的。河道枯竭导致漕运不通确实生了。若是用他的策略,此刻大军当不至于陷入目前的境地。

“桓公,做决断,时不我待。”

郗沉声再道。

桓温吁了口气,沉声道:“景兴,我决定退兵了。可是我心有不甘啊。此次退兵之后,于我大损啊。”

郗当然明白桓温的心思,此次退兵之后,想以灭燕为功勋达到的目标便破灭了。他当然心有不甘。

“桓公,此刻退兵固然有损,但只损隆望,不损实力。倘若战败而归,这望实俱损,那才是真正的巨大损失。今桓公虽退,但非战败。北伐之前,京口徐兖二州兵马非桓公所有,现在京口兵马也归于麾下,加上荆扬江州为公所有,实力大增,而非损失。实力在,还担心什么?声望为虚,实力为实,何者更重要,无需在下多言了吧。”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