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文艺生活短句雅致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94节(第1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他们开玩笑的说,咱们坐火车去,要是能拿到大奖,就坐飞机飞回来。

“以后国产电影不好拍了,要票房没票房,要奖项没奖项,拍一部赔一部,谁还去拍啊。”

京影厂的制片人感叹道。

这话有点夸张了,却也说明了国产电影遭遇的困境。

这时候的国产电影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宣传性质的电影,比如战争题材和讴歌为国家做出贡献的人物,也可以说是主旋律电影。

还有一类像是《顽主》和《大撒把》这样带有文艺性质或者娱乐性的小众电影。

张艺谋拍摄的合拍片由于使用的是国外资金,一般不算在国产电影里面,这就是以往金牛奖不把合拍片纳入评奖范围的原因。

这样的国产电影很难吸引各年龄层的观众进入影院看电影。

《大撒把》的票房不错,至少是赚钱了,其他国产电影就不好说了,以前国家还能通过行政的手段组织单位职工和学校学生进入电影院。

现在市场放开了,老百姓的娱乐方式丰富起来,从香港流入的录像带受到欢迎。

无论是金牛奖组委会想提升自身的影响力还是总局允许民间资本进入影视行业,都是想要解决国产电影的困境,繁荣华国的电影市场。

京城电影制片厂的人倒不是埋怨张艺谋抢走了原本属于他们的奖项,只是对国产电影的未来有点迷茫,不知道该怎么走。

在林子轩看来,国产电影之所以没票房,老百姓不爱看,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华国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商业电影。

深刻的艺术电影好不好,当然好,就是老百姓看不懂,不买账,你原本就不是拍给老百姓看的,就不能埋怨老百姓的欣赏水平太低。

大部分观众看电影是为了娱乐,而不是接受精神洗礼。

不过,这些话他不会说出来,这时候的华国电影人还充满着理想和坚持,走在艺术电影的大路上,他们不大看得起香港的娱乐电影,认为那是瞎胡闹,没有逻辑和剧情,就是东拼西凑的低俗笑料,太过粗鄙和庸俗。

在华国电影圈谈论香港的商业片会被人鄙视,觉得那是不入流的电影。

其实,他们弄错了一个概念,商业片不是搞笑片。

商业片指的是大投资、大导演、大明星的大制作,在题材和内容上迎合大众的口味和欣赏水平,以票房盈利为主要目的。

按照这个标准,《京城人在纽约》就是一部商业化的电视剧。

葛优没有参与讨论,他现在就在张艺谋的剧组里,说什么都不合适。

金牛奖原本是华国电影圈自娱自乐的奖项,大家辛苦一年,颁个奖安慰一下,回去单位还会发奖金,每个人都高高兴兴的。

每年的奖项基本上都被华国的几大电影制片厂瓜分。

这一次突然放进来一只大鳄,竞争是有了,但差距太大,谈不上竞争,而是被碾压了。

而且,华国电影还要和世界电影接轨,就以华国电影目前的制作水平,差距就更大了,此时不少有远见的电影人都在思考一个问题。

那就是华国电影的出路在何方。

第一百六十二章氛围

对于国产电影的出路,葛优的想法很简单。

“这太复杂了,是你们这些人该考虑的事儿,我把戏演好就成。”

葛优一脸淡定地说道。

“葛老师,你这是逃避问题啊。”

徐帆说笑道。

他们在《大撒把》里演对手戏,彼此熟识,当时徐帆是第一次演电影,有点紧张,葛优就慢慢引导,让徐帆放松下来,找到状态。

这样的次数多了,徐帆就称呼葛优为葛老师,既是表示尊重,也是觉得亲切。

葛优平时安静,不过挺好说话,他喜欢和别的演员交流,但不怎么愿意指导别人演戏,他的表演方式是他自个琢磨出来的,不知道是不是适合别人,别把人给指导坏了。

徐帆可是京城戏剧学院毕业的话剧演员,科班出身,学校里教的有一套表演方法。

葛优担心要是弄冲突了,把个演戏的好苗子给毁了,那罪过就大了。

“这是实话,咱们演员的本职工作就是演戏,国产电影的出路那是上级领导要琢磨的事,想那么多没用。”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