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明末之巨寇崛起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2节(第2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俞仁还想说些什么,沈明航却已经拍着他的肩膀起身走了。

俞仁无耐的匆匆吃了几口饭,也回房去了。

此后一连几天,俞仁都没看到到沈燕。俞仁也不在意。这倒正好落的清静。白天,他随沈明航到沈家各处的铺子里查看一翻,晚上便回到他的小院里读书,日子倒也过的惬意。

只是,平静的日子总是短暂的。就在俞仁来到沈家的第七天,沈家突然出了一件大事。

事情的导火索,还得要从沈燕身上说起。

沈燕自那晚公开拒绝与俞仁成婚之后,便再没有与俞仁碰过面。不过,正如她爹所料,她也并没有离家出走,而是照旧的每日带着两个贴身丫环出门闲逛。

这一天,沈明航正与俞仁坐在书房里盘帐,便有个小丫环飞一般的跑进书房。

“老爷老爷,大事不好了!”

沈明航倒很镇定,他从容的放下手中的帐本。“怎么了?这样慌慌张张的,不记得我跟你们说过的话了吗?在我盘帐的时候,无论什么事都不要打扰,你忘记了吗?”

那丫环更慌了。“翠玉没忘。可是,可是小姐,小姐她……”

“小姐怎么了?”

突然听到女儿出事,沈明航再也顾不得什么规矩,一下子从椅子上站了起来。他此生就只这么一个孩子,沈燕便是他的命根子,让他如何不急。

“小姐她,她跟着个蒙古的贩子跑了!”

翠玉终于把话说完了。

“什么!”

沈明航有些不敢相信,他不相信自己的女儿能有这么大的胆子。

“小姐她跟人跑了!”

这一次,翠玉说的更加清楚了。

一旁的俞仁突然听到这个消息,也是大吃了一惊。虽然沈燕做风一向大胆,可是这私奔的事情,可不是一般人能够做的出来的,何况对方还是个蒙古人,也就是说是外国人。眼下的时代可不同于二十一世纪。在这个时代里,汉人一向把大明视作强大、富庶的中央帝国,而江南更是大明最富庶的地区。

沈燕这样一位江南富庶之地的富商的女儿,居然跟着一个穷地方的蒙古人跑了,这实在是让人难以理解。

见沈明航一直呆呆的站着,没有说话,俞仁有些担心起来。

“舅舅,您也不必太过生气,也不要着急。说不定这事也是表妹故意吓您,跟您闹着玩的呢!咱们先把事情搞清楚,再想办法解决。”

俞仁在一旁安慰道。

可是沈明航仍然全无反映。

“舅舅,舅舅!”

俞仁轻轻叫了两声,沈明航还是全无反映。

这时站在他们对面的翠玉突然大声叫起来。“不好了,老爷的嘴巴歪了!”

第一百三十三章祸不单行

俞仁心中一惊,赶紧去看。果然,沈明航的嘴巴已经歪向了一边,同时身子也开始向后倒了下去。还好俞仁发现的及时,一把扶住了。

“快,快去叫大夫。老爷中风了!”

俞仁叫起来。

沈老爷中风、沈家小姐跟人私奔的消息,很快便在松江府传开了。必竟,沈家在松江府还是数的着的头面人家。人就是这样,当看到哪个一向被自己视为高高在上的人物,突然倒了霉,便兴奋的不行。比自己中了大奖还要高兴。这就是人性。也正因为这种心理的作祟,沈家的事情在松江府传播的格外的快,不多久,便成了巷尾皆知的事情了。

沈明航得的是中风。虽然及时请了名医治疗,可还是半身不随了,说话也基本听不懂。也仅仅是捡回了一条命。

这个突然的意外,让俞仁一下子成了沈家真正的主人,因为沈明航在松江并无太多亲眷,连个侄子也没有,有的也都是相隔好几代的族亲。俞仁这个外甥便顺理成章的接管了沈家。可是他所要面对的,却不仅仅是舅舅的病。

正所谓,福无双至、祸不单行,这话是很有道理的。就在沈明航倒下的第三天,沈家在松江府的九间铺子,便有五间的掌携款潜逃了。

这个措不及防的意外,让俞仁一下也慌了手脚。在沈家,他是一个实足的新人。短短的十天时间,他根本无法辩出哪些人是可用的,哪些人不能用;所熟悉的人,除去由他带来的曹安,还有就是他身边的丫环春梅了。可是,沈家又偏是家大业大,不是一两个人可以搞定的。

家里的事要管,还要照顾生病的舅舅;外面的事情也要管,不然用不了多久,只怕沈家的偌大家业便要被那些奴才们给瓜分光了。俞仁无耐,只好第一时间去府衙报了官,以便借官府之力追捕那几个卷款私逃的掌柜。

可是松江府居然没有知府,最大的官便是个六品的推官。只因俞仁遇上了个中国历史上最最有名的懒皇帝——万历。他对于政事一向不太热心,听说已有二十年没有上朝了。这最终造成了大量的衙门缺员。这松江府便是如此,整个一个府衙,既没有知府,也没有通判。所有的大小事情,推官一人说了算。而这位推官也已在此任上足足干了有十三年了,两任的任期都过了,他的上级们一个个都调走了,却没有人调来,最终只留下了他一个人。

这位推官姓焦,是个六十上下的老头子。焦推官听说俞仁家的事情,起初很热情。还信誓旦旦的,说一定帮他们家追回潜逃的那几个掌柜。于是俞仁千恩万谢的走了。

可是,俞仁走后,这位焦推官却一点反映也没有。连个追捕的告示也没贴。俞仁恍然大悟,一定是自己的见面礼送的太少。于是,紧张又派人另备了份价值百两的厚礼送过去。

可是没想到,这位焦推官礼收了,事情却照样不办。并且还借下人之口,带话过来。说是此次追捕沈家几位在逃的掌柜,必然过州穿府,捕役们辛苦不说,还花费极大,只怕没有千两银子也是不够的。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