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节(第3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忽必烈势力的发展,声望的提高,对蒙哥不无威胁。他依靠儒臣推行的汉法使习惯于任意勒索的蒙古、色目贵族受到了限制,侵犯了他们的利益。于是,忽必烈遭到了企图保持现状以维护既得利益的宗亲和掌握汉地财赋大权的官员的反对。他们向大汗告发忽必烈,罪状是“王府得中土心”
,“王府诸臣多擅权为奸利事”
。
古代风景画鉴赏丁巳(宪宗七年,1257),蒙哥解除了忽必烈的兵权。当蒙哥亲征南宋时,令塔察儿(斡惕赤斤之孙)领左翼军,而以有“脚病”
为名,不令忽必烈领兵出征。同时,遣亲信阿兰答儿为行省丞相,刘太平为参知政事,率囊家台、脱因等到陕西、河南检核财赋。他们在关中设钩考局,用一百四十二项条款对河南经略司、陕西宣抚司大小官吏进行考校审查,声称除史天泽、刘黑马外,其余诸人皆可不向大汗报告,不经批准直接由钩考局定罪处治。他们“钩校考索,不遗余力,又取诸路酷吏分领其事,大开告讦,虐焰汹汹”
,“恣为威酷,盛暑械人炽日中,顷刻即死”
。仅陕西宣抚司死于威刑者就达二十余人。
此次狱讼是蒙古统治集团在治理汉地上两种不同政见矛盾冲突的结果。所谓“王府得中土心”
正是以汉法治汉地的结果;而“诸臣为奸利事”
则是汉地诸臣选择忽必烈为实现其政治抱负,甘心为其效劳的反映,他们在管理财赋中,为王府谋利侵犯大汗利益的现象是存在的,他们把本属大汗的钱物送入王府,以增强王府的经济实力。阿兰答儿等人广为罗织,目的则是打击忽必烈的政治势力,破坏他的改革计划。如何保存实力,渡过这场危机,是忽必烈面临的最大难题。作为藩王,忽必烈是无力与蒙哥对抗的,汉地儒臣一方面承受着大狱的压力,一方面设法缓和矛盾,结束危机。
面临残酷的迫害,史天泽、廉希宪、赵璧等挺身而出,身任其咎,以避免更多的牺牲;姚枢则建议忽必烈晋见蒙哥,以解除他的疑虑。他说:“帝,君也,兄也;大王为皇弟,臣也。事难与较,远将受祸。莫若尽王府妃主自归朝廷,为久居谋,疑将自释。”
这是个大胆的有风险的办法。忽必烈采纳了。兄弟相见之际,疑团自释,蒙哥下令罢钩考局。此时,正值塔察儿东路军失利返回,于是忽必烈自请率军南征,得到准许。
戊午(宪宗八年,1258)十一月,忽必烈自开平起行,第二年二月,抵邢州。以杨惟忠为江淮荆襄湖南北等路宣抚使,郝经为副从行。五月,于军中征东平宋子贞、李昶,访问得失。子贞对以“本朝威武有余,仁德未洽。所以拒命者,特畏死尔,若投降者不杀,胁从者勿治,则宋之郡邑可传檄而定也”
。昶上疏:“论治国,则以用贤、立法、赏罚、君道、务本、清源为对;论用兵,则以伐罪、救民、不嗜杀为对”
。忽必烈都表示接受。当忽必烈进至鄂州时,已得到蒙哥死于四川合川的消息。郝经遂上《班师议》,指出:“宋人方惧大敌,自救之师虽则毕集,未暇谋我。第吾国内空虚,塔察国王与李行省(李班)肱髀相依,在于背胁;西域诸胡窥觇关陇,隔绝旭烈大王;病民诸奸各持两端,观望所立,莫不觊觎神器,染指垂涎。一有狡焉,或启戎心,先人举事,腹背受敌,大事去矣。且阿里不哥已行赦令,令脱里赤为断事官、行尚书省,据燕都,按图籍,号令诸道,行皇帝事矣。虽大王素有人望,且握重兵,独不见金世宗、海陵之事乎!若彼果决,称受遗诏,便正位号,下诏中原,行赦江上,欲归得乎?”
忽必烈采纳了他的意见,与南宋缔结密约,于己未(1259)年底返回。
注释①拭指为蒙古人的一种风俗,在小孩第一次出去打猎时,将肉或油脂抹在他们的大拇指上,预示成功。参见《史集》第一卷第二分册《成吉思汗记》(六)。
②《元史·刘秉忠传》;苏天爵《元朝名臣事略》卷七《太保刘文正公》,中华书局影印元刊本。
③程钜夫《雪楼集》卷六《海云简和尚塔碑》。
④《元史·赵璧传》、《西岩集》卷一九《赵璧神道碑铭》。
⑤⑥《元史·王鹗传》,《元朝名臣事略》卷一二《内翰王文康公》。
⑦《元史·世祖纪》。
⑧⑨《元朝名臣事略》卷二○《宣慰使张公》。
⑩《元朝名臣事略》卷七《太保刘文正公》。
《元史·姚枢传》,《元朝名臣事略》卷八《左丞姚文献公》。
《元文类》卷一○《尚书刘文献公》。
元太宗时,用耶律楚材言,于中原以科举取士,戊戌年(1238),命刘中等以词赋、经义、论三科取士,得四千多人,称戊戌选。
《元史·姚枢传》,《元朝名臣事略》卷八《左丞姚文献公》。
两答剌罕即八答(巴歹)和启昔礼(乞失力黑)。答剌罕为勋臣封号,授与对成吉思汗本人及其家人有恩者。享有九次犯罪不罚乞免除赋税、自由选择牧地、俘获与猎获物归己以及可随时入见大汗等特权。
《元史·史天泽传》,《元朝名臣事略》卷七《丞相史忠武公》。
姚枢认为:“南京河徙无常,土薄水浅,泻卤生之,不若关中厥田上上,古名天府陆海。”
《元朝名臣事略》卷七《平章廉文正王》。
史天泽父史秉直、刘黑马父刘伯林皆在太祖时降蒙。天泽、黑马太宗时已为万户,分别参与灭金、西征,握有兵权。
关于钩考陕西、河南钱谷事,并参见《元朝名臣事略》所载《内翰窦文正公》、《平章廉文正公》、《丞相史忠武公》、《左丞姚文献公》、《枢密赵文正公》及《牧庵集》所载《谭澄神道碑》、《姚枢神道碑》等。
《元史·姚枢传》。
《元史·宋子贞传》。
《元史·李昶传》。
郝经《酸川集》卷三二《班师议》,《元史·郝经传》。钦察汗国的兴亡1207年,成吉思汗分封亲族时,把也儿的石河和阿勒台山一带的一切地区和兀鲁思以及四周的冬、夏游牧地都赐给了长子术赤,“并颁赐了一道务必遵命奉行的诏敕,命令术赤汗将钦察草原诸地区以及那边的各国征服并入他的领地”
①。当时,术赤所能控制的虽然只有也儿的石河上游和阿尔泰山地区。但是他同时得到了向西发展势力的命令和权力,以钦察草原为中心的地区是成吉思汗为他确定的下一个战略攻取目标。但是,随后成吉思汗发动了对西夏、金和花剌子模的战争,动用了大量兵力。术赤没有向西发展势力的机会。
西征期间,成吉思汗遣哲别、速不台追袭花剌子模王摩诃末,哲别等一度进军至钦察,这是蒙古军对钦察草原首次用兵。
1220年秋,哲别、速不台自伊朗北部进入阿哲尔拜占(阿塞拜疆),逼近其首府桃里寺(今伊朗东阿塞拜疆省大不里士)。其首领月即别自知不能敌,遣人献纳金钱、牲畜请和,蒙古军离去,在里海西岸的木甘草原(也作木干,在今阿塞拜疆共和国阿拉斯河下游南)驻冬。
1221年初,蒙古军进兵谷儿只(格鲁吉亚)。败其守军,但因其境内林密路险,难于通行,旋即退兵,再至桃里寺。在镇压哈马丹城的反抗势力后,再入桃里寺。
1222年,自桃里寺北进,再入谷儿只,在边境上击败谷儿只守军。转战设里汪(又做失儿弯),攻破其首府沙马哈(今阿塞拜疆舍马合);进取打耳班(今达格斯坦自治共和国捷尔本特),自此越过太和岭(高加索山),进入阿速。
人、钦察人地区②。阿速与钦察联兵抗击,双方相持不下。蒙古人设计拆散了阿兰人与钦察人的联盟,将他们各个击破。当时蒙古人通知钦察人道:“我们和你们是同一部落的人,出自同一氏族,而阿兰人是我们的异己。让我们缔结互不侵犯的协定吧,你们想要金子、衣服,我们给你们,你们(阿兰人)给我们留下吧。”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