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思想源于碰撞(第1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罗秀丽气都气饱了,没吃多少。
后半夜罗秀丽饿劲上来,人也慢慢清醒了。
她妈这是被舆情裹挟了。
罗秀丽自己就是学新闻的,她太清楚舆情裹挟公民意志的这一套了。
以前罗妈妈跟罗秀丽吐槽了不少她记工分时吃的亏,怎么可能突然怀念起吃大锅饭的时候?
先富带动后富,没有社会安定国家富强就没有百姓安定百姓富裕,人要懂得饮水思源,富起来的人要懂得回馈社会回馈国家,这不都是伍凛亦《抨击虚无主义》里的话吗?
想明白这一点,罗秀丽没有那么生气了,只是忧心起来。
她是学新闻的,知道舆情裹挟公民意识的可怕。
要迅反击!罗秀丽打定主意,明天起个大早,家门口的报亭买了报纸就给安江打电话。
第二天,罗秀丽一早出门,刚拿到新鲜出炉的《青年报》,正准备回家打电话,就听见报亭老板小声嘀咕:“这个周立真是犯了王法了,回家听广播是她,出门翻开一张报纸是她,换张报纸还是她。”
周立?一张报纸是她,换张报纸还是她?不止《青年报》刊登?
罗秀丽立马倒了回去:“老板,你刚说哪些报纸还有关于周立的报道,都给我来一份。”
这家报亭的配货很齐,基本上海报社的报纸都能找到。
听见罗秀丽的要求,报亭老板直接把所有的报纸全拿了一遍,递给罗秀丽:“喏。”
罗秀丽看着老板手中的一摞,也是惊了:“全都有?”
报亭老板点头:“全有。”
罗秀丽付了钱,立刻就坐在报亭旁边的花圃翻开报纸。
半个小时后,罗秀丽叹了一口气,来不及了。
这样多的口诛笔伐,已经不是周立一个人反驳得过来的了。
现在只能寄望新概念没有被这样的声势吓倒,依旧坚持给周立补奖,那样还有给周立正名的希望。
否则的话,被舆情裹挟打压,唯有等待时间证明。
这个时间可能是几个月,也可能是几年,几十年。
而人活一辈子,也就是几十年罢了。
作为罗秀丽唯一希望寄托的李刚和余偏偏却比罗秀丽悲观得多,在通过研讨会确定了给周立补一等奖并将她的复赛作品刊登在当月的《萌芽》上的决定后,他们就预见了接下来的惨胜甚至惨败。
就如同田桂山说的那样,公众已经形成了既有印象,他们即便最终为周立正名,达到了“反转”
的效果,那也是在损害媒体公信力的基础上达成的,所以胜是惨胜。
若是没能正名,反而将火引到了新概念,引到了《萌芽》的身上,那败就是彻彻底底的惨败。
事情也如同李刚和余偏偏的预料,随着补奖励的决定公开,印刷有周立复赛作品的杂志往全国各地,一场对于新概念的声势浩大的声讨也开始了。
“号称要打破应试教育的作文大赛,却做成了最应试教育的样子。”
“号称要重视素质教育的比赛,却选出了没有道德素质的一等奖。”
新闻界震动,作协震动,文坛震动,教育界震动。
作家圆圆作为事件的亲历者,回忆起当时的情况也是惊叹的。
“一夕之间,所有人都在彼此攻伐,不管认不认识。所有的报纸杂志,甚至广播电视台都加入了这场骂战。我的生活只剩下两件事,睡觉和骂战,骂累了睡觉,睡醒了继续骂。”
“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思想源于碰撞。一个人的认识只有在不断的与他人的思想进行交流与交锋中才能得以改进与完善,一个社会与国家只有以一种很开放与包容的姿态来对待每一种思想,创造一个宽容和谐的环境,让不同的思想能出不同的声音,进行强有力的碰撞才能不断进步。”
“正因为有这场‘骂战’,才让我拥有了更多的创作思路和创作灵感。打破常规,让文学,让教育,让语文迸出更加蓬勃的生命力,也是新概念的初衷和坚守。”
“周立?是,她的确是事件的导火索和漩涡中心。她的表现如何?你们不要试图给我设圈套,我也是搞文字创作的人。我知道你们已经找罗秀丽给她写人物评语,不得真假,不惧笑话,她当得这八个字。”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