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节(第2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兄……兄台,”
近视男估计看不清明远的相貌年纪,只管书生打扮的就一律叫“兄台”
,“敢问兄台,也是喜欢这只铜盘吗?”
明远就直说了:“喜欢得紧。”
道士摊主顿时面露喜色,盯着眼前的两人,似乎在说:抬价,快抬价啊!
“只是难辨真伪。”
明远补充了一句。
道士脸色一变,随即又赶紧表现出仙风道骨,浑不在意的模样。
“我看那上面的铭文,确实是周代篆字无疑。“
近视男说出了令他心动的理由。
明远顿时心生佩服,视力如此不佳,却能将铜盘上的铭文一一辨出,这个年轻人的学识,看来相当了得。
“我却觉得……看不出这青绿铜锈渗入铜质的样子,这铜器铸了恐怕未必有几年。”
明远观这铜盘上的锈迹,不像是能从三代传承至今的样子,便极小声极小声地提出了自己的判断。
在后世,古董造假的手段很多,新铸出的铜器,表面抹上湿泥,扔在潮湿阴暗的角落放上几年,也能锈得一身斑驳铜绿——这就是“做旧”
。
直到碳同位素测定的方法问世,造假分子们才放弃了大型青铜器的造假,转而盯上年代相对较近、碳同位素测定不够准确的古董:瓷器和书画。
现在这个时空,科技辅助手段全都用不上了。但是这摊主出价过低,降幅又太大,实在无法不令人怀疑。
但明远又拿不出证据。
他想了一会儿,突然开口问那摊主:“但凡三代铜器,都要将表面打磨平整,再涂上一层蜡,单这套工序就值20贯钱。你这枚铜盘,打过蜡了吗?要是打过了我就愿出700贯。”
道士怔了怔,点头道:“打了打了!这是当然的……三代的金石古器,哪有不好好保护的道理?”
话一出口,明远与身边的青年同时“哈”
的一声,站起身。两人相视一笑。
“好较道长得知,三代传下的铜器,并无‘磨蜡’这一说。”
近视青年认认真真地开口。
“魏晋时新铸的铜器,会有‘磨蜡’的做法,但也是铸成新器时磨一遍,不会去动三代的古董。”
把“磨蜡”
当成是保护三代青铜器的手段,足以证明这名道士压根不懂金石古董。
“好端端地铸些仿古铜器,做成陈设也挺好看的,又何必来冒充三代古董?”
明远口舌更不饶人一些:“可惜啊可惜,大相国寺这么好的摊位,竟然你这样的骗子给占去了。”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